曾刚 陈小辉:再谈“数字化”

曾刚2024-09-30 13:23

曾刚/文 曾  刚,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

陈小辉,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随着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深入推进,数字化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不管是商业银行还是实体企业,都在积极推动数字化。然而,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对“数字化”有所畏惧,一些企业感觉“颇为神秘”,一些企业则略显盲目跟随。准确理解数字化的内涵是积极推动数字化的关键。在此,我们试图在简单追溯历史的基础上,探讨“数字化”的分阶段内涵,以求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数字化”的早期含义:基于数字计算机的数字化

在技术史上,人们通常采用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大类信号表示数据。前者以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来表示数据。例如,通过电压的变化来模拟(表示)声音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这种数据表示方式在早期的技术条件下是非常有效的。但模拟信号的处理和传输容易受到传输线路质量、噪音和干扰的影响,导致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受限。例如,当电压在传输过程中因线路质量产生一定的压降(电压损失)时,其所表示的数据便会有所失真。1925年,第一台模拟计算机问世,其使用的信号便是模拟信号。

除模拟信号外,人们还在探索另一类信号,即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使用连续变化的物理量表示数据的方式不同,数字信号使用离散信号表示数据。这里的离散信号通常就是二进制形式的信号。在理论上,凡是能明确区分两种状态的信号均可以用0和1表示。因此,数字信号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更为重要的是,即使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因受传输线路质量、噪音和干扰等影响有所损失,只要仍可区别出两种状态,其所表示的数据就不会失真。例如,在数字电路中,用低电平(0~0.25V)表示0,高电平(3.5~5V)表示1。这样,即使在传输过程中高低电平的电压所有损失,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其所表示的数据仍不会失真。显然,数字信号的一个显著优势在于抗干扰能力强,且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更高。1946年,第一台数字计算机诞生,其所使用的信号便是数字信号。

由于数字信号的强抗干扰性和稳定性优势,数字计算机逐渐取代了模拟计算机。随后,数字计算机踏上了商业应用,最初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服务业。1958年,银行和保险业率先采用数字计算机处理数据,开启了数字计算机在服务业的应用进程。由于金融和保险行业的业务涉及大量的计算和数据处理,数字计算机的引入极大提高了这些业务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例如,在银行业,数字计算机可以快速处理大量的交易数据,生成各种报表。而在保险业,数字计算机可以协助完成保单风险计算、索赔申请处理等复杂任务。这些应用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同时也减少了人为错误,提高了业务的整体效率。

在银行和保险业采用数字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同时,以MIT 公司基于 APT 语言编程的数控铣床为标志,制造业也迎来了基于数字计算机的数字化。进入1980年代,情况为之一变。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相继问世后,为适应生产规模从大批量到中小批量的转化,柔性制造系统(FMS)得到了蓬勃发展。FMS主要着眼于提升生产线的效率与自动化,尚未覆盖市场分析、设计、加工、经营管理到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1980年代,在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思想被提出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迅速诞生,基于数字计算机的数字化从技术领域向管理领域延伸,从单一生产线到整个企业拓展。这类系统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也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从早期阶段看,我们今天讨论的“数字化”,其实是一个历史较为悠久的话题,将数据编码成数字信号以供数字计算机处理是其早期含义。

二、“数字化”的中期含义:基于数字网络的网络化、集成化和敏捷化

随着数字计算机在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广泛应用,以数字计算机为中心、以数据处理为主要任务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以数据传输为主要任务的通讯技术亦在蓬勃发展,然而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路径却是相互分离的——信息技术主要采用数字信号,而通讯技术仍然依赖于模拟信号。这种分离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两类技术的融合发展。直到1991年,通讯技术开始迎来了数字化的转折点。当时,第二代便携式电话和高清电视(HDTV)开始广泛采用数字信号。这一转变,标志着通讯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同时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信号处理方式上实现了融合。数字信号的引入,不仅提升了通讯技术的性能,也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高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通讯网络历史上,1G网络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数据,而2G网络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数据,标志着移动通信技术从模拟时代进入到数字时代。1993年9月,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GSM网在浙江省嘉兴市开通,标志着我国网络通讯正式进入2G时代。3G网络则更进一步,基于数字信号,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相结合,不仅可以传输传统的语音数据,还可以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2000年代,我国3G网络开始进入商用阶段,智能手机、移动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开始普及。3G网络后续的各代通讯网络,均采用数字信号传输。

几乎在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走向融合的同时,1990年,美国国防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阿帕网(ARPANET)。在业界的推动下,这一网络的诸多技术被迅速商业化,从而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这一网络最终迅速演变成国际互联网(Internet)。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1993年,基于国际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迅速崛起。电子商务的兴起带来了信息传递速度的显著提升、流通环节的减少、交易成本的降低,并且能够跨越时空限制,实现全球范围的市场扩展。我国在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1999年,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企业相继成立。随后,中国电子商务迎来快速发展二十年,并跻身全球领先地位。这些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商业活动,迅速占领市场,并推动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在制造业方面,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制造业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制造企业开始基于国际互联网和数字计算机融合其上下游企业,以提升其竞争力。敏捷制造(AM)、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被逐步整合到上一阶段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中,推动CIMS从信息集成升级为过程集成、企业集成,制造业企业走向了网络化、集成化和敏捷化。在电子商务和制造业数字化的推动和示范下,银行等金融机构亦开始踏上以网络化为主的数字化道路。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集成化和敏捷化并非银行等金融机构数字化的重点。

在电子商务风靡全球的同时,学术界迅速跟进研究。1996年,唐·塔斯考特(Don Tapscott)在其专著《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希望与风险》中首次提出了“数字经济(The Digital Economy)”这一概念。唐·塔斯考特所界定的“数字经济”,实际上是国际互联网与经济融合而生的“互联网经济”。更准确地讲,这一时期探讨的数字经济实际上是电子商务。

从中期阶段看,第一,除数字信号和数字计算机外,通讯网络的数字化是“数字化”的第二层含义;第二,基于数字网络的“网络化”“集成化”和“敏捷化”,是企业数字化的主要特点。

三、“数字化”的现今含义:基于ABCDI的全面智能化、高度数据化

在上一阶段,制造业开始采用工业机器人等人工智能设备进行生产制造,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2006年,在辛顿发表开拓性论文的十年后,人工智能迎来了商用爆发期,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层出不穷。除制造业外,服务业,甚至农业,亦开始尝试应用各种人工智能产品或技术。例如,种植业开始尝试智能播种机器人,金融行业开始尝试量化投资与算法交易,试图创新智能投顾等数字金融新产品。可以说,现今的数字化表现为全面智能化。2006年,谷歌首席执行官Eric Schmidt在世界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云计算”这一概念。随后,云服务商开始以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等形式,以低价格方式对外提供技术服务。这一服务模式可显著降低中小企业基于数字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等技术进行数字化的门槛和成本,各类企业均可基于云服务实施数字化。2008年,国际权威期刊“Nature”针对大数据出版“Big Data”专刊,大数据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后,大数据技术开始进入商用阶段,它能完成存储、分析和处理传统数据库技术难以胜任的任务。在国际互联网和数字计算机的驱动下,各类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被日益数据化。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这些数据得以有效存储和管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叠加下,其价值逐渐凸显出来。在数据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的背景下,各类企业日益重视业务的数据化。可以说,高度数据化是现今数字化的又一特征。当然,这些数据亦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而进一步推动全面智能化。2008年,化名中本聪(Nakamoto)的学者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中提出了区块链技术。随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开始逐渐兴起。但由于规模化应用需要新创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体系,因此在短期内,这一技术仍将处于探索应用阶段。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其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此后,物联网技术得以快速发展。以物联网生成、采集和收发数据,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这些数据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饲料”。据此,人们可实施更加精准和高效的决策。这无疑再次彰显了现今数字化的全面智能化和高度数据化的特征。

总之,除国际互联网外,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区块链(Blockchains)、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统称“ABCDI”)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21世纪之初纷纷登场,为三次产业注入了新的技术动因。在此阶段,制造业继续基于ABCDI等数字技术深度改造自身业务、持续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而银行等金融企业则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推动下,开始尝试数字金融创新。随着三次产业将国际互联网和ABCDI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其业务进行深度融合,“数字经济”这一概念有了新的内涵。国内外学者逐渐将“数字经济”视为互联网、ABCDI等数字技术与经济深度的产物,并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理解“数字经济”。2016年,G20杭州峰会将“数字经济”界定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基于国际互联网和ABCDI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数字经济,被誉为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后的新技术经济范式、新经济形态,正全面渗透社会经济各领域并重塑全球经济版图,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新来源。因此,世界各国均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与基于国际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不同,加载了ABCDI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数字经济,不仅推动企业业务线上化,还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技术加持,业务更为智能化。换言之,我们当前讨论的“数字化”,不仅基于国际互联网开展业务,更需融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以增强业务的智能化、数据化。当然,现今的数字化仍然承续上一阶段网络化、集成化和敏捷化的特征。

四、小结

最后,我们小结几点。第一,数字化是一个具有较为悠久历史的概念。从“数字计算机”的内涵及其对经济领域的渗透过程看,数字化的本质是企业将数字技术(基于数字信号的计算机技术)与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深度融合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第二,数字经济是一个内涵日渐丰富的历史范畴。“数字经济”自1996年提出以来,其内涵得到了丰富,由“互联网经济”演化为互联网和ABCDI等新一代数字技术驱动的“数字经济”。第三,国际互联网仍是数字化和数字经济不可或缺的技术动因。有学者将全球经济划分为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和数字经济三个阶段。实际上,当下的数字经济仍离不开国际互联网的支持。因此,我们认为,国际互联网仍是数字化和数字经济不可或缺的技术动因。当然,不可否认,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三次产业基于互联网和ABCDI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进行的数字化,与2008年之前的数字化有着本质区别,而这一阶段的数字经济也与“互联网经济”有着天壤之别。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曾刚】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