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循环经济新赛道

蒋南青2024-11-11 10:27

蒋南青/文

10月份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成立,使循环经济成为焦点,整个循环再生行业也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循环经济的兴起及其特点、产业规划等方面目前仍缺乏系统性框架和研究。循环经济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

 

一、循环经济引领零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不仅能够带来商业收益,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废弃物、空气污染,以及因废弃渔网等引起的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多目标解决方案,循环经济具备社会性和治理属性,更符合ESG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在探讨社会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我们应关注系统性问题。循环经济被认为是具有“分布式、多样性、包容性”的解决方案,已成为各国际机构推动的优先领域。

零碳经济已成为国际共识,如美国计划到2030年用生物经济替代20%的石油。国际能源转型委员会的报告显示,实现零碳经济不仅潜力巨大且切实可行。零碳经济涵盖五大领域: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健康可持续生态系统、高效灵活的建筑、交通和循环产品。生态系统不仅提供食物、水、空气等服务功能,更是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依托。建筑、交通和产品领域的转型涉及全生命周期,特别是后端的使用和废弃阶段的长尾效应,需要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系统,以及数字化和行为变革的紧密结合。

全球碳排放中,产品和食物占45%,能源占55%。在实现零碳目标的进程中,循环经济在交通、建筑和产品领域尤为重要,同时也适用于农业和能源。有效循环利用产品,是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二、产业规划

在规划循环经济产业原则和赛道时,我们可以将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Renewable Resources)和再生资源(Recyclable Resources),这两者在中文上看似很相近,在英文表述上是不同的含义。可再生资源指通过自然循环不断再生的天然物质和材料,如太阳能和生物质;而再生资源则更多涵盖传统化石燃料,一旦排放就会产生额外的碳排放,但材质本身是可循环再生使用。

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再利用、再生——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和技术路径。其中,减量优先,其次是再利用,最后是再生。上述两种资源循环采用不同的技术路径。对于能源,主要通过提高能效、采用低碳解决方案减少能源消耗,以及替代或移除技术,如碳捕集和生物质能源、核能等替代化石能源。对于材料,更多采用循环再生材料或发展生物基材料替代化石基材料。在规划中,从化石燃料的循环碳和生物碳汇两个方向入手,确保碳不泄露,以提高替代化石燃料的比例,并吸收存储碳,如使用生物质燃料和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多种循环经济技术结合,实现零碳目标。

我们要将能源、原材料、产品设计、供应链、市场和回收全面纳入循环经济体系,形成以闭环系统为核心、覆盖全价值链的产业集合。

1)产业模式定义

 在原材料和能源方面,采用替代和再生材料,运营过程中通过重复利用提高效率,产品废弃阶段实现可回收和可再生。这形成了一种从可再生能源利用出发,延伸至供应链管理、产品设计等多方面的模式,旨在通过循环利用废弃物作为资源,重新定义产业运行方式。在供应链前端,形成新产业和产品生产的新管理模式,特别是在消费使用端,将服务纳入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构建闭环体系。在废弃端,再生产品形成高值化应用场景,推动整个消费产业和公众回收机制。

 2)产业模式特点

循环经济不仅追求经济效益,更强调对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这种影响往往体现在运营端而非仅是生产端。循环产业的环境与社会效益显著,应与企业的ESG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且更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循环经济的利润更多是从运营端产生,而非单纯的产品生产。这一闭环模式与产品及其服务的使用方紧密相关,更多的强调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特别是废弃后的供应链与产品生产供应链的耦合,以及最终的高值化再生利用或者产品服务。

 因此,交融技术包括互联模式和数字化技术对于提升闭环管理,及动态追溯至关重要。随着技术进步,数字化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产品消费端与生产过程的联系愈发紧密。

 金融属性的融入为未来的融资活动开辟了新思路。尤其在碳交易市场日益重要的今天,塑料等产品的管理和利用显得尤为关键,特别是正在谈判中的塑料公约。

 与新能源产业不同,循环经济涵盖的众多相关产业,如纺织、包装等,多属于传统或消费品行业。然而,这些行业蕴藏着丰富的循环经济机会,能实现降本增效。新型企业通过智能化和循环再生产品的投资,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支持,特别是在循环技术方面。

3)产业板块

循环经济可细分为产业、产品和服务三大板块。在产业层面,以过程循环为特点,如能源减量、废弃物的收集、分类与再生。在产品层面,推动可持续产品,提高材料效率,包括使用再生材料如塑料、产品和工艺,并制定产品标准和标签。在服务层面,推行共享模式,提高物流等服务的效率。

 

三、商业模式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其核心在于创造商业价值。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回收,旨在形成盈利模式。从整个经济运行的全生命周期而言,从产品设计到最终回收再生,循环经济在每个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最初的产品设计阶段通过减量设计降低成本,运营过程中尽量延长产品和材料的使用寿命,最终被弃置阶段通过回收再利用,创造新的产品价值和材料使用。

循环经济强调的是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而非单一技术和材料的应用。通过各环节技术的综合运用和模式的组合,循环经济能够实现闭环运行。由于不同闭环模式和不同阶段特点,循环经济特别关注消费行业的供应链,包括食品、建筑、时尚、快消品、电子电器、汽车、专业服务和货运等八大领域,这些供应链占全球碳排放的50%。

 

四、产品成为重点

 在国际治理层面,欧盟等地区正逐步将焦点转向产品端的解决方案,强调ESG和碳中和,并通过政策法规推动这一进程。产品是循环经济的关键领域,欧盟在相关法规中规定了十几种终端产品,如纺织鞋帽、家居、床垫、化妆品、渔网、轮胎、洗涤剂等,以及中间产品,如钢铁、冶金、铝、化学品、塑料聚合物、纸和玻璃。尽管塑料作为中间材料的价值不及钢铁等材料,但由于其在各消费行业的广泛应用、产品种类繁多,以及对环境、海洋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已成为全球治理的焦点。

 循环经济的商业模式要求提高循环产品的附加值,但生物基材料成本高、下游市场不成熟,再生产品在寻找合适的消费品行业及满足品牌企业供应链要求方面面临新挑战。

 

五、政策与数据

 2024年4月,欧盟通过的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规定,从2026年起,产品需采用数字产品护照(DPP),提供碳足迹、再生材料和环境数据等信息。这些对循环性数据的要求特别针对纺织品、动力电池和电子产品等作为优先行业,对于中国的外贸产品成为亟需完善的工作。由于回收涉及前端消费者或用户的参与,数据溯源困难,因此,建设和优化回收网点和循环站成为新的重点。

 

六、 中国循环再生产业特点

 中国不仅是塑料和钢铁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循环再生产品和设备制造的重要基地,具备了回收再生各类塑料废弃物的技术和产能。金属材料由于回收链条较短、产品易于回收再生且价值高,通常由专业公司负责。然而,塑料由于大量应用于消费品,具有重量轻、价值低、收集难度大的特点,回收利用面临更多挑战。

目前,塑料材料已经发展出多种产品。例如,PET作为涤纶和包装的聚酯材料,国内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回收再生链条,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生产品和化学回收技术正成为新兴趋势。PP和PE塑料材料,随着外卖和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使用量不断增加,已达到百万吨级。作为可食品接触级材料,它们具有很高的再生价值和性能,但由于其一次性使用的特性,使用后往往被分散废弃,回收和清洗难度较大。此外,PP和PE材料在电子电器、汽车、管道、农膜等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其他如PA尼龙等渔网材料,同样可以回收再生成高端材料。

商业化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但许多再生材料的应用场景仍需市场推广。构建数字化回收站,对产业链进行数据追溯,以及更多企业参与构建共享网络,都是推动这一进程的重要举措。这些都对系统性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