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铃 11月14日,在国家卫健委介绍食品安全和营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食品司副司长田建新提到,中国牵头制定了粽子、饺子亚洲区域的标准。
“粽子亚洲标准是今年初发布的,这一标准发布后,带动了中国粽子出口到北美、澳洲等国家和地区。”田建新说。
田建新介绍,在国际标准方面,中国是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持国,也是国际食品法典亚洲区域协调委员会主持国,主动引领和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为国际标准提供中国信息、中国依据。牵头制定粽子、饺子亚洲区域的标准就是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重要成果。另外,在制定有关国际标准时,中国的监测数据和科学意见得到相关方采纳,为最终标准的制定做出贡献。
田建新说,目前,中国的标准既和国际接轨,又适应国情和风险防控需要,可以有效地保障饮食安全。中国现行有1610项食品标准,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了340多种食物,覆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从原料到产品的各个环节,从婴幼儿到老年全人群。
田建新介绍,制定标准的原则是“既保障安全,又促进发展”。
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标准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2023年,国家卫健委在修订乳粉和调制乳粉标准时,为“牦牛乳粉、骆驼乳粉、马乳粉”等特色乳粉制定了标准指标,使特色乳品多元化发展有了标准的依据。再比如,2021年,国家卫健委修订了婴儿、较大婴儿和幼儿的配方食品标准,将胆碱、硒、锰等可选择添加成分升级为必须添加,使需要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能较全面均衡地获得营养支持。据国家卫健委了解,目前相关企业已全部按照新国标完成了产品升级迭代,相关产品销售额达1300多亿元。
另外,地方有一些区域性特色食品原料,如果没有标准,它们就只能作为初级农产品在农贸市场销售,如广西金花茶、广东新会柑皮等。如果要进行深度加工,做成包装食品,就需要有标准的依据。田建新介绍,目前各省共制定了100多个地方标准。有了标准以后,相应产品可以从地方走向全国。比如广东新会陈皮,2018年制定地方标准后,几年间产值增加到一百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