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业绩企稳背后的关键词:换挡、整合、协同

2025-04-30 11:37

4月29日,上汽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作为中国产销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上汽在2024年经历了充满挑战的一年,而今年第一季度,上汽的经营状况走出低谷,整车销量达到94.5万辆,同比增长13.3%,营业总收入达到1408.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30.2亿元,同比增长1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达到28.5亿元,同比增长34.4%。

这份第一季度财报的意义非同寻常,它作为上汽过去一段时间深化改革、调整结构的阶段性成果,向资本市场传递出了更加积极的信号,外界是否正在见证一个“新上汽”的破壳诞生?


销量回暖:自主与新能源双引擎

2024年,在国内外市场的压力下,上汽经营状况仍有不少亮点。2024年,上汽新能源车终端交付达136.8万辆,海外市场整车交付108.2万辆,上汽连续第三年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市场年销“双百万辆”的汽车集团。作为上汽品牌向上的践行者,智己汽车全年销量同比增长71%。另外,上汽荣威飞凡、MG全年零售突破81万辆,也实现同比增长。

今年第一季度,上汽利润大幅反弹的直接原因在于销量回暖。此前,上汽在公告中称:“今年以来,公司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内部业务的梳理整合,努力抢抓市场机遇,大力实施降本增效,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整车批发销量94.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加13.3%,产销回升向好势头持续增强,2025 年公司经营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从品牌结构以及车型结构看,今年上汽第一季度销量回暖并非昙花一现,而是具备相当强的可持续性。

在品牌结构上,上汽自主板块的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上汽通用五菱是支撑集团销量整体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年第一季度,上汽乘用车销量达到16.3万辆,同比增长0.77%,其中国内销量同比增长58.7%;上汽大通销量为5.18万辆,同比增长7.57%;上汽通用五菱销量为35.3万辆,同比增长57.58%。

在车型结构上,新能源板块成为支撑上汽销量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今年第一季度,上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7.29万辆,同比增长29.89%,增速是2024年全年的3倍以上,且新能源汽车占整体销量的比重也进一步提高。

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份额的提升,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大势所趋。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的数据,今年3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达62.7%,同比增长7.7个百分点,新能源车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零售渗透率为51.1%,较去年同期提升8.7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首家有系统、有规划、成建制“走出去”的汽车企业,上汽的海外布局没有因外部挑战而放缓步伐。

在2025上海车展上,上汽正式发布海外战略3.0——Glocal战略,即“全球+本土”的组合战略,积极打造本地化体系生态和全球汽车品牌。其中打造本地化体系生态,旨在实现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从“产品输出”转向“标准输出”。


刀刃向内:业务整合与品牌焕新

无论是自主板块的增长,还是新能源板块的增长,都是上汽通过刀刃向内实现企业深度变革的成果。

在2024年8月上汽集团改革首要调整主攻方向和侧围方向和合力的问题,即把自主业务视为主攻方向,“捏起1个拳头,对市场打过去”。

今年,上汽将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自主核心业务整合在一起,目的是让资源更集中、目标更聚焦、效能最大化。同时,上汽集团也组建成立了“上汽商用车”板块,以上汽大通为核心,构建技术共享的商用车发展战略。

对于上汽而言,自主核心业务整合并不是要削弱各个自主品牌的独特基因,恰恰相反,是为了让各个自主品牌能够集中精力完成品牌焕新,提升自身差异化优势。

在2025上海车展,更高端化、智能化的智己品牌,更年轻化、全球化的MG品牌、更中国的荣威品牌,以及更普惠的上汽大通,从不同维度汇聚成上汽自主板块的整体竞争力。

智己采取“对行业时尚前沿黑科技都会先行先试”的策略,其2024年发布灵蜥底盘、2025年发布全栈自研的“线控底盘”战略规划,此次车展带来了最新的“瞬感天幕智能轿车”全新智己L6。

作为海外销量第一的中国品牌, MG主打“China for Globe”,定位为年轻人打造的dream car,此次车展推出历史首款“方盒子”Cyber X、设计大师卡班艺术版Cyberster Black、MG Cyberster 2026款。

作为国民汽车品牌,荣威主打“in China for China”, 此次车展携约瑟夫·卡班亲自操刀的全新概念车、头部合作伙伴豆包AI,以“体面、超值、信赖”为三大核心价值,开启品牌发展新篇章。

在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早年新造车品牌可以凭借技术路线的差异化,在一段时间内占据市场优势,但随着行业逐渐成熟,技术实力的强弱成为品牌存亡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在技术上,智己、MG、荣威、上汽大通拥有远超一般新造车品牌的雄厚资源。

截至目前,上汽在智能电动核心技术领域研发投入1500亿元,累计获得超2.6万项有效专利,成功推出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技术底座”,十年如一日的巨额投入,让上汽已全面掌握了新能源时代、智能化时代所需的所有核心技术。上汽今年将落地支持L3级量产自动驾驶、具备自学习、自进化和自成长能力的上汽银河全栈4.0电子架构,2026年将开启L3自动驾驶商业化元年,搭载L3的新车将陆续推向市场,2027年第二代全栈线控底盘将首发落地……


倍增效应:合资共创与跨界合作

上汽当下以及未来增长的动力,除了来自于刀刃向内所释放的能量,还来自于合资共创以及跨界合作的“倍增效应”。

在今年4月的上汽之夜,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表示,上汽将一方面继续与老朋友大众、通用等合资伙伴共创,另一方面与华为、Momenta、地平线、字节跳动等跨界伙伴合力打造产业新生态,让全球顶尖技术加速落地应用。

作为上汽合资板块的两大支柱,上汽大众、上汽通用打破了“技术引进”的传统模式,借助上汽的反向技术赋能,开创了合资合作2.0新时代。

上汽大众到2030年计划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15款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2026年起,基于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CMP平台开发的2款紧凑级电动汽车将首次投入市场,3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2款增程版车型也将陆续进入电动出行领域。

上汽奥迪计划以双品牌布局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市场。基于双品牌战略,未来两年,在燃油车领域,四环品牌将基于PPC平台继续推出多款搭载高阶辅助驾驶的车型;在新能源领域,继E5 Sportback之后,新品牌AUDI还将在2026和2027年推出另外两款纯电动车型。

上汽通用计划延续“油电同智”策略。从2025年到2027年,上汽通用将推出12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兼顾纯电、插混和新的增程技术,覆盖轿车、SUV和MPV的不同车身形式。同时,上汽通用还将打造“最智能的燃油车”,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将焕新8款燃油车型。

过去十年来,上汽高度重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但海派文化的基因也让上汽一直对跨界合作保持开放的心态,例如上汽与阿里合作打造了行业第一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如今,智能汽车迭代加速,企业通过跨界合作可以实现更高效的发展,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2025年,上汽与OPPO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率先实现车机、手机“软件共通、生态共融”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家庭、出行、办公等一系列场景,未来上汽和OPPO的车-机互融产品将在上汽自主、合资品牌车型上全面落地。

作为华为智选车模式的最新成员,上汽与华为合作打造的全新品牌“SAIC尚界”正式亮相2025上海车展,尚界以“风格至尚、科技至尚、信赖至尚、人人至尚”为品牌主张,搭载华为智慧出行解决方案,结合上汽高端精密的制造能力、全球制造标准以及鸿蒙智行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

此外,上汽是头部智能驾驶科技公司Momenta的第一大外部股东,双方计划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对标全球顶尖水平,携手打造自动驾驶“中国方案”。上汽与头部智能驾驶科技公司地平线也计划在智能网联技术领域合作,联合研发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具有上汽集团品牌特色的智能网联终端应用。

 

结语

面对行业转型与全球市场的多重挑战,上汽通过刀刃向内的业务整合、行业领先的“技术底座”,以及跨界共创的生态布局,一方面重新夯实了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另一面为下一阶段的全球化布局打开了增长新空间。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资讯】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