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定调 政策如何“超常规”

杜涛2025-04-30 23:13

杜涛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对经济观察报表示,2025年一季度经济增长5.4%,超出市场预期,政治局会议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较为有信心,措辞较为乐观。然而,会议也提到外部冲击加大,要求强化底线思维,做好预案。所谓底线思维,一方面是要对外部风险的严峻性有充分的认知,另一方面是要采取对冲政策,不能让经济运行下调幅度过大。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认为,此次政治局会议是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后的首次政治局会议,对当前市场预期和后续经济工作安排具有重要的信号意义。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供需两端均有所改善,反映出当前宏观经济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持续向好的态势。但随着4月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外需不确定性增加。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这也意味着高层更加重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冲击。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会议对外部冲击有了更为清晰的定性,即“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为此,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同时“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霸凌行径”。这意味着面对4月初美国实施的超高水平“对等关税”,中国不会选择妥协退让,而是要采取坚决反制措施。同时,国内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稳住宏观经济大局;在国际层面则要联合多方力量,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

重提超常规

会议指出,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去年12月的政治局会议也曾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袁海霞认为,此次政治局会议重提“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或反映出在当前关税博弈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可能会有所增强,并且后续将“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同时,会议提出“用好用足”宏观政策,把“用好”放在“用足”之前,反映出当前宏观调控更加注重充分发挥政策的作用以及协同效应,而非仅仅强调宏观调控政策总量上的发力。

2025年3月6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具体体现在以下五点:一是在赤字安排上更加给力,今年赤字率按4%安排;二是在支出强度上更加给力;三是在政府债券规模上更加给力,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四是在转移支付上更加给力;五是在重点领域保障上更加给力。”

王青认为,会议明确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符合预期。这是继2024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再次重申这一要求。去年12月的会议主要体现前瞻性部署,而此次会议则表明现在到了“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需要出手的时候。其背景是当前外部冲击显著加大,国内逆周期政策要把握好力度,必要时要打破常规,全力稳就业稳经济。这也意味着今年宏观政策的力度要大于去年。

会议强调,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此次会议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并且强调了“加紧”和“用好用足”,这是由当前形势所决定的。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并对中国任性加征高额关税,不仅冲击了全球经济,也影响了中国的外需。美国的高关税导致中美贸易事实上出现了脱钩,这种情况在二季度可能会体现为出口的明显下滑。因此,有必要通过财政政策来扩大总需求、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清欠账款畅通经济循环。

就业和消费并举

会议指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

2025年第一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去年四季度提升6.3个百分点,更加有效地发挥了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作用。

4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更好发挥内需主动力作用,具体思路和方法也非常明确,就是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做强国内大循环。

罗志恒认为,在当前“关税战”持续升级的形势下,扩大内需尤其是提振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提振消费不能仅靠刺激,还要推动改革完善制度,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将中国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从长期看,消费取决于三个方面因素: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和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消费能力与收入有关;消费意愿与居民对未来的预期,尤其是与后顾之忧有比较大的关系;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也直接影响消费,居民想消费,是否有相应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去匹配。因此,提振消费需要依靠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保制度改革等系统性改革。”罗志恒说。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上述国新办发布会中表示,围绕“两稳”政策措施,推出细化举措,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强大国内市场更好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四方面重点措施分别是扩围提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汽车流通消费改革,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举办“购在中国”系列活动。

张林认为,强调稳就业和稳经济,是在为外需领域可能出现的冲击储备一些政策措施。如果二季度出口相关的经济指标出现弱化,那么降准降息、创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以及政策开发性金融工具(准财政政策工具)可能会相继出台。

财税与环保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财政和货币政策领域。主要关注财税、审计、环保、基建以及PPP等方向。线索请联系:dutao@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