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奔腾新一轮增资引战:股改、技术、资本的三重解题

2025-05-01 10:52

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信息显示,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奔腾”)正式启动新一轮增资引战。这是继2023年引入悦达集团后,其再次面向市场引入战略投资者。 

此次引战将重点面向地方产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中国一汽战略合作伙伴,即试图通过引入不同行业背景和资源优势的股东,实现资源整合和战略同步,为新能源转型带来多元的资源和支持,以加速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关键阶段,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突破40%,市场竞争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博弈”。传统车企如何突破体制机制束缚、重构核心竞争力,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中国一汽自主板块的重要战略支点,一汽奔腾以股份制改革为突破口,以百亿技术投入构筑产品护城河,再借资本力量撬动产业链协同,短短两年间完成了销量翻倍、技术架构成型、资本运作升级的“三连跳”,实现了从“改革自救”到“进阶破局”的转身。其转型路径不仅为传统车企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更折射出国资央企在新能源赛道上的战略决心与行动效率。

从机制破冰到市场突围 股改两年释放新活力

一汽奔腾成立于2019年,在面临产业变革推进自主品牌发展的使命下,中国一汽将奔腾定位为“自主销量的重要贡献者、新能源转型的先行突破者”。

于是,如北汽新能源、广汽埃安等一样,一汽奔腾于2023年正式启动股份制改革,试图通过资本结构优化与治理机制革新,加快转型发展节奏。2023年9月,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江苏悦达集团,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更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资源协同”。

以盐城新能源基地为例,这一总投资超50亿元的项目从立项到首款车型奔腾小马下线仅用18个月,创下行业速度纪录。南北双基地(长春+盐城)的产能布局,则形成40万辆年产能的规模效应,支撑“燃油稳基盘、新能源拓增量”的双线战略。

此外,悦达集团作为悦达起亚的母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广泛,拥有国新新能源、悦达延锋汽车部件、悦达新能源电池等在内的汽车产业全链条生态体系,为一汽奔腾带来了强大的渠道资源和技术协同性。

去年3月,一汽奔腾股份制改革落地,“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多元化不仅优化了一汽奔腾的治理结构,更通过外部资源导入激活内生效率,成功打破“大企业病”的痼疾。

此外,股改后,一汽奔腾推行董事会决策与职业经理人负责制,治理结构更加清晰,企业运行效率与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升,在应对市场变化时更具敏捷性与灵活性。接近一汽奔腾的消息人士透露,混改后一汽奔腾的决策链条缩短30%左右,产品开发周期大幅压缩,同时,薪酬体系引入超额利润分享、股权激励等市场化工具,核心团队稳定性显著增强。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信息显示,一汽奔腾2024年新增有效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3倍数。且如“基于CATIA 多模块的车身线束3D布置方法” “基于社会关系图谱的拟人化车载语音助手系统”等专利,表明其在智能化领域有了显著的技术突破。

资本注入直接推动了产品矩阵的升级。2024年推出的悦意03、奔腾小马等车型在C端快速上量。奔腾小马上市后连续多个月销量破万,成为细分市场“国民神车”;而定位年轻家庭的悦意03具备大续航、大空间、大厂造三大突出优势,在紧凑级SUV中极具性价比。2月份,混动车型悦意07亮相;4月的上海车展上,定位B+级旗舰的悦意08亮相,一汽奔腾正式开启平价突围与品牌重塑。

股改带来的制度红利也直接催化了经营效率提升。2024年奔腾品牌销售15.8万辆,同比增长25%,创十年来最高水平。其中,奔腾品牌新能源产品销售8.2万辆,同比增长214%,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5%,远超全行业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今年一季度,一汽奔腾销量达3.9万辆,同比增长47.4%,其中新能源销量2.8万辆,渗透率达73%,成为销量增长主要驱动力。

百亿研发长周期投入 悦意序列构建技术护城河

在新能源转型的关键阶段,一汽奔腾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战略。过去三年里,一汽奔腾斥资百亿,打造悦意序列,形成了“越影平台+逐日动力+如意座舱”的覆盖平台、动力、座舱、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内的完整技术架构。

其中,越影平台是悦意序列的技术基石,具备五大核心优势:超光架构实现多域融合和智能驾驶;百变舒乘支持轴距灵活调节和续航自由拓展;灵驭能效在—35℃至60℃极端环境下保障能耗;星驰底盘操控灵敏度达1.84g/100°,制动距离小于36 米;磐石安全构建 “六位一体” 防护体系,涵盖事故前中后全流程。

这一平台已应用于悦意 03、悦意07等车型,其中悦意03基于该平台开发,拥有78%的得房率和11.8度的最低电耗,搭配充电10分钟补能120km的快充技术,续航里程达565公里,并首发DeepSeek AI大模型。

逐日动力是悦意序列的动力核心,包括BMP超能纯电、超级混动和超能增程三条技术路线,既能够兼顾南北气候差异与用户场景需求,还能应对三、四线城市充电设施不足的情况,多路线兼容又可应对市场和技术路线的变化。

例如,BMP超能纯电系统的极鸥电驱与装甲电池组合,实现60万公里运行零故障,综合效率行业领先,充分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BMP 超级混动搭载热效率45.21% 的发动机,混动系统综合效率达92%,百公里油耗低至1.58升,实现了动力与能耗的极致平衡;BMP超能增程技术在电机综合效率、发动机热效率、油电转化效率等方面行业领先,综合续航超2000公里,解决了用户的续航焦虑。

如意座舱由一汽奔腾自主研发,具备丝滑、妙趣、律动、灵智四大核心DNA。其搭载的AI大模型支持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体验,交互响应速度对标iPad,应用加载速度达秒级。此外,座舱还与火山引擎合作,推动 AI 智能升级,并与Unity合作打造沉浸式交互体验。

依托于双平台架构良好的平台化、模块化特质,一汽奔腾不仅节省了产品开发资源,而且大幅缩短了整体研发周期,进而实现奔腾产品的快速扩展。按照规划,未来2年悦意将投放6款产品,构建E/P/R三大产品矩阵。包括A0级纯电轿跑悦意05、增程/纯电双能SUV悦意07,覆盖8万-20万元主流价格带,涵盖城市通勤与家庭多场景使用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一汽集团与零跑汽车达成合作,作为一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一汽奔腾也将受益于双方在零部件等关键领域的降本增效。

资本杠杆撬动战略升维 生态联盟重塑竞争格局

在新能源竞争深水区,单一车企难以覆盖全产业链技术需求。因此,一汽奔腾头部企业紧密合作,构建开放、共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再以“生态联盟”破局,打造“纵向技术协同+横向资源互补”的生态网络。

在生态联盟和纵向技术协同方面,一汽奔腾2月份与地平线达成合作,地平线的高性价比的芯片方案,与一汽奔腾在10万-20万元主流价格区间车型上的布局形成战略契合,将双方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正从高端车型向主流市场下沉。一汽奔腾还与华为合作搭载鸿蒙OS 4.0车机系统,与科大讯飞共创车载语音助手3.0,支持方言交互与多轮对话,为消费者提供“高配不贵”的智能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起开放共赢技术生态的同时,一汽奔腾也以技术创新和资源不互补,巩固自身护城河。一汽奔腾也在前沿技术领域进行布局值得关注,根据亿纬锂能的公告,一汽奔腾已就4680大圆柱电池量产应用与之达成合作;一汽奔腾还联合宁德时代研发新一代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量产。

资料显示,2024年,一汽奔腾技术合作方数量超20家,覆盖智能驾驶、电池、芯片等核心领域,形成"去中心化"的创新网络。这种“开放而不失主导”的生态策略,不仅打破了"绑定单一巨头"的行业惯例,规避了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的风险,为一汽奔腾构筑起差异化技术护城河。

作为央企品牌,一汽奔腾也有着强烈的行业担当。在不久前的悦意科技日上,一汽奔腾与中汽中心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全域安全白皮书》,通过专项合作,未来双方将以汽车安全为核心,重点通过深度融合智能科技与安全设计,从用户关注的车身、座舱和电池安全共研新能源汽车安全新标准,为用户打造更加安全、安心的出行体验。

渠道和营销体系是生态联盟落地的关键载体。继2019年启动“千网焕新”计划后,奔腾取了自主建设、联盟以及合作等多种手段,不断加速渠道建设。2024年,其进一步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线下体验店强化沉浸式交互,线上电商平台推出“购车打白条”等创新服务,覆盖年轻用户多元购车需求。

奔腾方面多次表态,其目标是“奋力跻身自主第一阵营”。目前看来,在体制机制、战略方向、产品节奏与外部资源四个维度逐步理顺之后,这一目标的达成路径也变得更加清晰。此次增资引入,一汽奔腾意图通过资本纽带强化产业链协同,为冲刺自主品牌第一阵营注入新动能,也按下转型升级的加速键。

从股改到技术突破,从资本引入到品牌重塑,一汽奔腾正在新能源赛道上加速奔跑。其通过市场化改革激活企业活力,以百亿级技术投入构建核心竞争力,再以资本赋能实现规模扩张,形成了“改革-创新增长”的良性循环,其战略纵深也或将助力其完成"资本-技术-生态"的三重迭代。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行业动态】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