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热议公募基金改革:市场投资风格有望更加稳健

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5-08 13:06

为落实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决策部署,中国证监会(下称“证监会”)近日公开印发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5月7日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证监会贯彻落实“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决策部署,先后开展30余次专题调研,听取了包括投资者、机构等各方面意见,聚焦广大投资者普遍反映的痛点、堵点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方案》。

对此,业内专家普遍表示,《方案》的发布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进入了以回报为导向、高质量转型的新阶段,有利于增强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信心,吸引更多长期资金流入股市,市场投资风格也有望更加稳健。

 

打造行业高质量发展“拐点”

《方案》指出,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经营理念有偏差、功能发挥不充分、发展结构不均衡、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等问题;为推动行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扎实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拐点”。

《方案》由7小节25条措施组成,而这25条措施,则围绕5个核心展开,分别如下:

一、优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率收取模式,对于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根据其持有期间基金产品业绩表现适用差异化的管理费率。业绩明显低于比较基准的,须少收管理费,以有效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

二、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行业考核评价体系,将业绩比较基准对比、基金利润率等直接关乎投资者利益的指标引入考核体系,相应降低产品管理规模排名、基金公司收入利润等指标的考核权重。提高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跟投本公司管理产品的比例和锁定期要求。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挂钩的薪酬管理制度,对产品中长期业绩差的基金经理,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更好地体现与投资者的“同甘共苦”。

三、提升行业服务投资者的能力。引导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围绕投资者最佳利益,全面优化投资研究、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市场推广等资源配置,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努力给投资者带来更优回报。抓紧出台公募基金投资顾问管理规定,促进基金投顾业务规范发展,为投资者提供适配其特点和需求的组合投资服务。加快推出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便利各类机构投资者参与基金投资。

四、提高公募基金权益投资的规模和稳定性。优化基金注册安排,推出更多场内外指数基金和中低波动含权型产品,促进权益类基金创新发展。强化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力,充分发挥其体现产品定位、衡量产品业绩的作用,对基金投资业绩全面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提升公募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促进资本市场投融资平衡发展。

五、一体推进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完善监管制度,丰富执法手段,将“长牙带刺”落到实处。提升基金公司治理水平,督促大股东、董事会、经营层归位尽责。完善行业多层次流动性风险防控机制,持续提高行业合规水平。提升行业声誉管理能力,唱响经济光明论,充分发挥引导和塑造预期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和践行“五要五不”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

“我们相信,随着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公募基金将更加突出投资人最佳利益的导向,投资人的获得感将会进一步提升。”吴清在当天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招商基金李湛:重塑行业生态

作为公募基金行业的重磅改革文件,《方案》一经发布便成为业内专家热议的焦点,其中,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方案》聚焦投资者回报与行业长期发展,落实新“国九条”要求,标志着公募基金进入以回报为导向、高质量转型的新阶段。

他进一步指出,《方案》围绕五个重点方向,构建起改革的系统框架。首先,在运营机制上,政策推动基金管理费从固定收费模式向与业绩挂钩的浮动机制转变,打破“旱涝保收”的传统模式,强化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联结。特别是对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管理费率将根据基金在持有期内的业绩相对表现进行分档收取,行业头部机构率先推进,为投资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其次,在考核体系方面,《方案》明确提出以三年以上的长期收益为核心,对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实施“长周期”激励约束,杜绝短期行为诱导的业绩波动。这一机制不仅提高了基金产品的稳定性,也有助于引导长期资金合理入市,服务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第三,在服务能力方面,《方案》要求基金公司加强投研能力建设,优化投研资源配置。同时,政策提出构建机构投资者直销平台和《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的出台,进一步提升服务中长期资金和养老金投资的效率。

第四,在产品结构上,《方案》大力支持权益类基金扩容与创新。通过设立快速注册机制、鼓励指数化和主题化投资、推动基金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等方式,为权益投资赋能,进一步夯实其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居民资产配置中的作用。

最后,《方案》还从风控、合规、公司治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系统提升行业稳定性和自律水平。包括完善基金经理跟投机制、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改革独立董事制度等,为行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总体来看,《方案》以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在机制创新与监管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推动基金行业在服务国家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与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之间形成新平衡。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地,公募基金将更好发挥连接居民财富与实体经济的桥梁作用。”李湛强调称。

 

易方达基金:探索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机制

易方达基金相关负责人亦表示,《方案》围绕公募基金行业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主题,提出了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大力提升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守牢风险底线等方面的政策举措,督促行业机构树牢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恪守“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义义务,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将推动公募基金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综合能力。

其中,优化基金运营模式提出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费率机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等举措,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

与国际成熟市场类似,目前我国主动权益类基金主要采用固定费率模式,按基金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费。2023年7月,中国证监会启动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印发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提出在坚持以固定费率产品为主的基础上,研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试点,完善公募基金产品谱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选择。同年8月25日,首批20只浮动管理费率产品获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成立以来均平稳运行。

《方案》提出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费率机制,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对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根据其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确定具体适用管理费率水平。如持有期间产品实际业绩表现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易方达基金相关负责人认为,推出这类浮动费率产品,是公募基金行业对收费模式的有益探索,将有助于促进形成行业健康发展与投资者利益更加协调一致的良好生态。

《方案》还提出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明确基金产品业绩的设定、修改、披露、持续评估及纠偏机制。对此,易方达基金相关负责人认为,这将引导行业机构严谨客观选用业绩比较基准,切实发挥业绩比较基准在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等方面的功能,强化业绩比较基准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约束,保障产品风格稳定性,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评估与衡量基金业绩表现。

 

博时基金陈显顺:将吸引更多长期资金流入股市

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则更关注《方案》对A股市场带来的影响。他表示,从《方案》的内容来看,有三方面值得大家关注,分别是:

第一,优化收费与考核机制,有助于引导长期投资。本次改革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少收管理费,将业绩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纳入考核,且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这有利于有效改善基金公司“重规模轻回报”现状,促使基金经理更注重长期投资收益。从股票市场中长期来看,基金经理行为对于市场的波动影响减弱,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业绩优良、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市场稳定性。

第二,规范投资行为,稳定市场预期。为基金设立清晰业绩比较基准,避免风格漂移,可让投资者更准确评估基金表现。在中长期,市场投资风格有望更加稳健,有利于增强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信心,吸引更多长期资金流入股市,为股票市场提供稳定资金支持,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壮大权益类基金,提升市场活力。改革突出发展权益类基金导向,加上此前提及的助力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增长的目标。权益类基金规模扩大,有助于增加股市资金供给,推动股价合理上升,提升市场活跃度。而且权益类基金投资分散,能带动不同行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为股票市场中长期繁荣奠定经济基础。

因此,陈显顺认为,《方案》有望从多方面发力,对股票市场中长期发展在稳定市场、吸引资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从而将构建更健康、可持续的市场生态。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深圳采访部记者 重点关注金融市场交易主体(主要包括公私募基金、社保基金、证券公司、创投公司等等),以及华南区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