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5-14 18:50
5月13日,市场传言称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大全能源、新特能源、东方希望和亚洲硅业六家企业拟通过成立基金的方式,收购其余企业硅料产能,进而实现产能出清。
综合相关报道,这6家硅料企业将牵头成立规模为700亿元的大基金,用于并购整合6家以外的硅料产能。若计划得以实施,6家企业将连同光伏行业协会,针对硅料采取“限产限价”措施,以助力硅料价格尽快回归到合理水平。
5月14日,其中一名参与过相关讨论的主要负责人向记者确认,该传闻为真,但仍处于“非常早期”的状态。
从2024年上半年开始,硅料价格一直处于下跌态势。尽管历经企业自主减产、行业协会限价、产量配额等各种措施,多晶硅仍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目前国内多晶硅产能约324.7万吨,约能供应1500GW光伏组件产能,但2024年全年光伏组件产量约600GW。
库存压力仍大
以目前多晶硅的库存量来看,去库压力仍然较大,且本身大部分产能已经停产。去年年中,硅料价格跌破成本线之后,硅料企业开始主动降低产能。比如,拥有30.5万吨产能的大全能源从三季度开始减产,从超过6万吨/季度降至三季度的4万吨,四季度的3万吨。
上个月举办的协鑫科技业绩说明会上,协鑫科技联席CEO兰天石表示,目前的多晶硅产量“不够生产配额”。
根据Infolink数据,目前多晶硅产量维持在10万吨/月左右,即120万吨/年,行业整体开工率仅为40%。
但即便在低开工率下,多晶硅库存仍然在上升。2024年6月至10月,多晶硅库存从30万吨下降到25万吨左右,此后又回升至30万吨左右,目前多晶硅库存量约25万吨。
其主要原因是下游硅片产量大减,导致市场对硅料需求相应减少。2024年上半年,硅片厂商大多执行满产策略,硅片产量保持在60GW—70GW/月左右,而每月电池片产量大约保持在50GW,累库严重。2024年下半年开始,以TCL中环为首的硅片生产商大幅缩减产量,2024年10月份硅片产量甚至降至43GW/月的低点,硅片逐步实现去库存。
根据安泰科数据,2024年11月底硅片累计库存约2.49GW,部分小尺寸硅片甚至出现短缺现象,硅片去库存逐步完成。一般而言,生产1GW硅片大约需要2000吨硅料,即市场对硅料的产能需求减少了约每月6万吨。
去库完成之后,直到今年3月份终端出现光伏抢装潮,硅片产量才回升到70GW/月。今年4月,光伏抢装潮逐渐消退后,硅片产量又大幅下降,目前产量约50GW/月,以此计算,约需要10万吨多晶硅。截至去年底,两家头部企业通威股份和协鑫科技分别持有82万吨和48万吨的多晶硅产能。
根据百川盈孚数据,今年4月13日当周,多晶硅周度总库存录得24.4万吨,环比增加3.39%。5月份,多晶硅预计产量9万吨—9.3万吨,相当于45GW硅片产量。
目前,多晶硅库存还能支撑约120GW的硅片产能,以全行业停产计算,仍然需要2个月到3个月的时间消化库存。
价格仍有下行空间
去年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头部企业协商光伏产品价格,要求成员企业不得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产品,硅料企业也在内。
这一举措基本上稳住了硅料价格持续下降的态势,到2024年底,硅料价格维持在4万元/吨左右。
根据上海有色金属网统计,随着工业硅价格在今年年初进一步下行,从约1.2万元/吨下降到1万元/吨,多晶硅生产成本已经跌到3.9万元/吨左右。今年以来,多晶硅生产成本已经下降了2760元/吨,价格仍有下探空间。
如果追溯到工业硅的生产端,硅石和还原剂的价格自今年初以来均有所下降,工业硅的生产成本目前在1.04万元/吨,对于新疆地区有自备电厂的企业而言,工业硅的成本能够做到1.00万元/吨。
从2023年开始,工业硅和多晶硅的产能从云南转移到了新疆、内蒙等地。新疆、内蒙采取新能源电厂或煤电厂发电,不受水电季节性影响。在云南工业硅、多晶硅成本升高之际,新疆、内蒙等地的厂商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
根据国联期货统计,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新疆地区有机硅新增产能超过70万吨/年,主要投放的产能包括天合光能青海基地的15万吨和宝丰能源宁夏基地的35万吨等。去年11月、12月,云南因进入枯水期导致的减产,由西北地区的产能进行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