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萨特生产工厂将关闭,大众在华驶入转型深水区

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7-17 19:02

近日,行业内有消息称,大众汽车集团(下称“大众”)及其中国合作伙伴上汽集团将关闭双方在南京的合资工厂,该工厂的生产已经停滞,预计将在下半年逐步关闭。

7月15日,经济观察报就南京工厂关闭的消息咨询了大众中国,对方回应称:“上汽大众持续深化落实‘在中国 为中国’战略,携手股东双方加速向电动化和智能网联汽车时代转型。作为战略落实的一环,上汽大众对产能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优化生产网络布局。”

上汽大众南京工厂落成于2008年,是上汽大众在华拓展产能的关键一步。2008年4月,时任大众CEO文德恩与时任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共同为上海大众(上汽大众前身)南京工厂揭幕。

“南京燃油车工厂关闭,对大众而言是‘壮士断腕’,也是其电动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的标志。”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关停背后的经济账

上汽大众南京工厂的前身是原南汽旗下的南京菲亚特工厂。2007年上汽收购南汽后,上海大众因销量激增急需扩产,而南汽的这座工厂却因菲亚特退出而闲置。最终,上汽方面将南京菲亚特工厂改造成了上海大众首个在上海之外的生产基地。

2008年4月,上海大众南京工厂建成投产,工厂采用德国标准生产线,当年便投产上万辆桑塔纳。2010年代,南京工厂成为中高端轿车帕萨特的“摇篮”。2015至2018年,上汽大众凭借帕萨特等热销车型,蝉联全国乘用车厂商销量冠军。

南京工厂是大众在中国全面关闭的第一家整车工厂。2022年,上汽大众的上海安亭第一工厂实施部分关停,将燃油车生产迁至仪征工厂,原址改为研发中心。2024年,出于经济性的考虑,上汽大众对外出售新疆工厂。

“升级转型后的上汽大众江苏基地位于江苏省仪征经济开发区,园区内有 100 多家零部件企业,形成了包括汽车内外饰、汽车动力总成、高端汽车电子、汽车安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和汽车后市场在内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仪征经济开发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政策支持,已融入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上汽大众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

柏文喜表示,大众之所以关闭南京工厂,一方面在于南京工厂生产的帕萨特所在细分市场被比亚迪汉、蔚来ET5、小鹏P7等国产新能源车型快速蚕食,2024年上汽大众产能利用率已降至55%。另一方面,南京工厂位于南京江宁开发区的核心区,物流受限、空间局促。

“大众‘In China,for China(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要求其把资源集中到本土化电动车平台和区域电子电气架构研发中心上,南京工厂老式ICE产线改造费用高、回报有限。”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

根据上汽大众官方信息,南京工厂除了生产大众品牌帕萨特,还生产斯柯达品牌速派及柯米克。斯柯达创立于1895年,1991年被大众收购,2005年被上海大众引入中国市场。

在中国市场,斯柯达品牌被视为大众品牌的平替,一度很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以及自主品牌份额不断提升,斯柯达销量一降再降。2024年,斯柯达在华仅交付1.75万辆,同比下降23.1%,相较于2018年巅峰期的34.1万辆销量缩水超过九成。

“大众在华产能峰值接近500万辆,2024年实际产量不足300万辆,关闭36万辆低效产能,可把固定成本和人力包袱一次性出清。”柏文喜说。

电动化转型的取与舍

在安光勇看来,大众关闭南京工厂是其全球电动化转型的一步棋,在需求侧急剧转向、电动汽车价格战加剧和宏观环境逆风等因素影响下,大众的这一做法可视作“大象转身”所必需的阵痛,并非是看空中国市场。

上汽大众内部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上汽大众从2015年起便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由上海基地率先推进,多个工厂已经完成或正在推进向电动汽车生产的转型。其中,江苏基地也于近日进行了相应的资源整合与转型升级,以支持未来产品战略的落地,并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

过去几年,全球汽车业电动化转型波折不断,一度出现了燃油车回潮的现象,但大众是电动化转型态度最坚定的跨国车企之一。“大众坚信电动化是移动出行的未来。”大众CEO奥博穆2024年曾公开表示。

根据官方规划,2025年至2029年,大众计划将投资规模控制在1700亿欧元以内,资金将主要投资于新产品、区域市场、电池业务、纯电动车型平台,以及持续混动化的先进燃油车型。到2030年,大众计划推出30款纯电动车型。

今年上半年,大众在全球纯电动汽车的交付量为46.55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欧洲市场增幅约90%。目前,大众在西欧市场交付的车辆中,五分之一为纯电动汽车,相应的订单量增幅超过60%。在纯电动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大众上半年全球汽车总交付量达到213万辆,实现1.4%的同比增长。

“我们正通过极具吸引力的产品组合持续推进电动化转型。”大众汽车集团负责销售的董事会成员Marco Schubert表示,“纯电动车型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60%,这让我们对下半年的发展充满信心。”

不过,大众仍面临利润压力。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大众集团销售收入为776亿欧元,同比增长2.8%;营业利润为29亿欧元,与上年同期的46亿欧元相比明显下滑。对于利润下降,大众将原因部分归结于关税因素。据了解,由于美国对外关税的不确定性,大众已暂停从墨西哥通过铁路运输汽车,并将从欧洲运抵的汽车暂留港口。

除此之外,中国市场的挑战对于大众而言无法忽视。今年上半年,大众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为131万辆,同比下降 7.1%,其中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同比下降超过三成。

不仅是大众,对于正推进电动化转型的各大跨国车企而言,中国都是最具挑战的一个市场之一。在中国,从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到吉利、比亚迪等头部自主车企,再到小米这样的跨界巨头,本土新能源车企经过多年激烈竞争已在国内市场占据先发优势,跨国车企想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并非易事。

“大众电动化转型的方向正确,只是在中国市场的节奏仍偏慢。”柏文喜说。他认为,2025至2026年是大众在华的“最后窗口期”,若新品不能在成本、智能化和渠道上快速追平中国头部新势力,其市场份额将继续被蚕食。

在中国市场的新筹码

“大众在中国需要进行一次“再加速”。南京工厂的关闭说明大众已放弃‘燃油车养电动车’的过渡模式,进入‘关停并转、集中资源’的第二阶段,与小鹏的合作、MEB-Plus平台的导入、统一电芯落地,都是大众未来看得见的新筹码。”柏文喜说。

2021年7月,大众安徽与国轩高科达成协议,国轩高科为大众中国新能源车型开发新一代标准电芯。根据大众的规划,标准电芯通过采用统一的设计标准,大幅降低电芯成本。2024年9月,国轩高科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透露,大众标准电芯工厂已具备产品生产能力,装车时间将根据大众整车生产的进度和需求决定。

2023年,大众投资约7亿美元收购中国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4.99%的股份。2024年7月,大众与小鹏汽车签订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合作的联合开发协议,为大众在中国生产的CMP和MEB平台联合开发电子电气架构。根据双方的计划,自2026年起,基于CMP和MEB平台的国产大众汽车品牌车型上都将搭载该电子电气架构。

经济观察报从大众中国获悉,自今年下半年起,大众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计划陆续交付中国客户。2026年,大众计划在华推出超过20款全新智能网联车型,覆盖包括燃油、纯电、插电式混动以及增程式等多种动力形式。

近期,大众监事会召开会议,提前与集团董事会成员、中国区负责人贝瑞德续约,新任期为三年,至2028年夏。“此次提前续约,体现了监事会对中国战略快速推进、取得成果的认可,也向集团内部及华合作伙伴传递出坚定信号:大众汽车集团将全力支持中国区的转型方向,并持续深化本土布局。”大众集团方面称。

安光勇表示,大众在中国市场转型正在有效加速,但外部环境的挑战依然不容忽视。“过去18个月中国电动车均价下探逾25%,价格战不断压缩利润率,地缘政治与美国半导体出口管制令高算力芯片与跨境数据受限等,也将增加供应链与合规成本。”他说。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汽车与出行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汽车产业政策、行业企业转型等,对自主品牌、主流合资品牌关注较多,擅长分析报道。 联系邮箱:puzhenyu@eeo.com.cn 微信号:pzy369963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