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2025(第21届)中国广告论坛·城市文旅品牌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幕。作为中国广告行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年度盛会之一,本届论坛以“AI推动广告新阶段·品牌提升发展高质量”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区域品牌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搭建“广告+品牌+文旅”三位一体的创新交流平台,全面展示新时代广告业在技术革新、品牌塑造与产业共融中的巨大潜能。
论坛首次走进“青城”呼和浩特,立足北疆文化厚土与数字经济新动能,依托其强劲的算力基础与文旅资源优势,展现广告行业与区域经济、城市品牌共融共生的广阔前景。来自政产学研的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围绕广告业的结构性转型与价值重构展开思想碰撞。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广告协会会长、国际广告协会全球副主席张国华主持。“在被誉为草原丝路明珠的呼和浩特,我们齐聚一堂,共赴2025中国广告论坛之约。”张国华表示,这座城市不仅承载着敕勒川草原的豪迈情怀,更拥有“中国云谷”的强大算力,正以文旅融合的方式谱写崭新篇章。第21届中国广告论坛“呼和浩特欢迎您”的热情邀约,也已在全国各大城市大屏小屏闪耀呈现,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全国亮屏”效应。
张国华强调,广告业作为连接供需的纽带,在赋能消费、塑造品牌、传播文明中使命重大,尤其在当下数字化与文旅融合的新阶段,广告业更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以创新创意激活消费潜力,用科技赋能提升品牌价值,推动广告业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在张国华的开场致辞后,呼和浩特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作了城市推广。如今的呼和浩特正展现出“25度的清凉”与“千亿级乳业”的双重魅力,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呼和浩特市构建了六大集群:以乳业和草种业为龙头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碳基和硅基材料为基础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绿色电力为引领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以绿色算力和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以低空经济和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生物疫苗和合成生物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深度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活力。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广告监督管理司一级巡视员刘辉在致辞中表示,广告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发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循环、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应当有更大作为。
刘辉表示,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广告监管司强化政策供给,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生态;强化问题导向,全力健全广告监管制度新体系;强化民生守护,全力构建监管普惠新格局,广告市场秩序持续向好,广告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经理室副总经理扎西顿珠在会上分享了总台在融媒体传播服务上的最新探索和实践。他表示,总台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传播者和品牌塑造者,近年来创新推出的“品牌强国工程”“美丽中国行”等一系列品牌传播项目,推动了合作伙伴品牌价值不断增长、市场业绩大幅提升。从今年5月开始,总台以“伴企业共成长”为理念,全面探索经营模式革新,于近期推出了近70个创新创意项目,为合作品牌与消费者深度沟通搭建了最佳舞台。同时,在品牌合作模式的创新探索上,总台正从多维度突破边界,构建更立体的传播价值共创体系,在深耕电商赛道、升级产品发布服务、发力演唱会IP、定制微短剧等领域持续发力,为合作伙伴构建“多场景渗透、全链路赋能” 的合作生态,实现传播效果与营销效果最大化。
在上午的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品牌发展力评价团体标准发布仪式。该标准由中国广告协会、国家广告研究院、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百度集团作为共建单位联合发布。本次发布的品牌发展力评价团体标准标志着行业标准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为品牌价值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与规范指引,有助于通过标准化的评价活动,增强品牌发展力、公信力。
而在随后的主论坛环节,嘉宾围绕三大核心板块——“大咖论道·广告品牌新语”“AI赋能·广告品牌新态”“文旅升级·广告品牌新域”进行深度分享与探讨,内容涵盖品牌战略、技术应用、平台模式与城市文旅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剖析广告业在AI引擎驱动下的变革逻辑与未来路径。
论坛上午场从战略高度出发,聚焦品牌与广告的价值本源,探讨AI、大数据、碎片化传播等新变量如何重塑品牌表达的方式与逻辑。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甘肃省委原常委、宣传部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副主席连辑谈及公益广告的时代责任时表示:社会信任是城市化进程与新技术普及背景下的重要公共话题。信任是社会心理基础、人际交往基石与发展的内生动能,诚信和友善是其底层逻辑。这既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深厚历史文化渊源。在全社会培养诚信友善的私德,能有效提升社会信任度、社会宽容度、社会透明度和社会韧性,进而全面增强社会软实力。公益广告应长期聚焦诚信友善主题,以深厚的家国情怀、深刻的主题开掘、深度的智慧艺术技术融合、生动的艺术表达,肩负起推动社会普遍诚信与友善建设、筑牢社会信任之基的时代使命。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丁俊杰在论坛上以《从“乱纪元” 到下一个 “恒纪元”—— 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广告产业升级》为题演讲,他指出当前广告业在 AI 应用中存在懂 AI 不懂广告、懂广告不懂 AI、半懂不懂及完全否定 AI 四类状态,AI 有海量数据等长板,也存在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等短板。扬长避短,形成广告领域专业性的AI应用,是广告业填补空白性的创新追求。从国家战略看,广告业在多领域及品牌转变中大有可为,需解构变化、智慧赋能与价值重塑,数字化时代广告已从场所媒体到场景媒体、覆盖率到转化率、灌输需求到链接社区三大转变,行业变革源于运作与传播逻辑改变,新质驱动力包括智能技术、场景心智、社会治理融合。
华大集团 CEO 尹烨在演讲中探讨了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他提出科普本质上是公益性广告,强调科技是双刃剑,如人工智能、寿命延长等技术虽带来突破,但无法解决心理疾病等问题,反对过度 “无人化”,主张尊重人类未来,呼吁平衡科技与人文,勤思健脑,重视人类的精神与爱,以善影响未来的 AI 发展。
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在演讲中围绕AI与文旅展开分享,重点阐述了 AI 如何赋能营销及驱动文旅焕新。他指出,中国奶业已实现从追赶到超越,伊利始终以 “伊利即品质” 为信条,用 AI 助力消费者更好地感知品质。在信息碎片化时代,消费者注意力稀缺且偏好碎片化,AI 内容生成尤为重要,伊利通过 AI 洞察全人群消费者的诉求与情绪,强化内容及关键节点布局,增强品牌与消费者的关联。同时,伊利借助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推动文旅焕新,打造沉浸式工业旅游打卡地,让消费者深入感知品牌,驱动品牌与文旅的创新融合。
世界数字科学院国际首席人工智能官、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创始会长杜兰在演讲中聚焦AI 时代的营销,指出科技圈与产业界对 AI 存在诸多焦虑,如大模型商业模式待解、实体企业不知如何应用等。她介绍了 AI 技术进展,包括大模型智能化与轻量化、物理 AI 发展、AI 与生命科学融合及 AI + 硬件成风口,还提及 AIGC、AI for Science 等应用趋势。指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告的核心是“计算”,大模型大爆发的今天,是一个“感知与共生”的时代。她强调 AI 贯穿营销全链路,推动其从模糊猜测到精准预判、单向推送到双向适配、事后总结到实时优化。AI+营销,不是冰冷的效率机器。它通过深度理解人(数据洞察)、智慧表达文化(创意生成)、高效执行链路(自动化)、前瞻预判趋势(预测决策),让营销回归本质——更精准地连接产品价值与人心需求。技术,最终是为了让人有更多空间,去创造、去理解、去传递那些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让科技的理性之光,照亮营销的人文温度。同时指出人类创造力、同理心等能力不可替代,AI 素养至关重要,呼吁关注技术趋势并积极行动。
分众传媒集团专业合伙人陈鹏在演讲中围绕AI时代广告营销的媒介创新与 AI应用展开分享,他指出广告主对营销考核愈发精细,媒介需厘清从品牌贡献到销量转化的全链路归因。同时提出AI 应用不仅能降本增效,而且未来方向是全链条闭环。
百度副总裁阮瑜在演讲中指出,大模型调用成本大幅下降,演化出更多样化的应用场景,行业内对其营销效果的重视程度也日渐提高。在此背景下,百度的大模型应用在文旅场景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其中,百度智能云客悦与澳门旅游局合作的“旅游管家”,能给旅客提供智能问答服务,以更智能、更拟人化的方式回应需求,从实际效果看,问答解决率及转人工咨询比例等核心数据均表现优异。这也印证了大模型在文旅场景下提升服务效率和创新体验形式上的潜力。
论坛下午场聚焦生成式AI与大模型技术在广告行业的实际落地应用,围绕“智能创意生成”“自动化投放”“AIGC内容生态”等热议方向,展开了具体案例解析与趋势洞察。
此外,论坛紧扣“广告如何为文旅赋能”的主题,回应近年来城市品牌建设从物理空间转向文化表达、从传统宣传转向社交传播的重大转变。嘉宾们围绕“短视频种草”“内容IP化”“平台联动”等新模式,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广告撬动城市形象年轻化与文旅传播高效化。
从品牌价值重估,到技术路径重构,再到文旅表达重塑,首日主论坛的三个主题高密度输出了中国广告行业在AI技术催化下迈向“智能内容+精准触达+长期认同”的系统性变革趋势。论坛现场不仅呈现出跨界融合、技术落地的创新生态,也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广告正成为联结技术与文化、品牌与城市、产业与消费者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