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融结合,加速新型工业化升级,宜宾试点见成效

2025-07-25 16:25

经济观察网 7月24日至25日,2025(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举行。围绕“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主线,来自国家部委、金融机构、产业龙头等千余名代表齐聚长江首城,共探共商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有效路径。

开幕式上,重磅发布了“支持新型工业化创新金融产品矩阵”、“中试保融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创新积分制2025”等系列金融“工具包”,并签约一大批围绕产融合作的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

分场活动则聚焦数字技术创新提升产融合作能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等方向,通过“头脑风暴”,剖析数字技术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等方面的实践路径。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会设置了“成果展示”专场,系统呈现产融合作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思路、试点城市的创新实践成果、金融机构的全周期服务模式,以及重点产业链的金融护航举措等,立体化展现金融服务体系支撑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繁荣生态图景。

东道主宜宾的成果展示中,既有顶层政策设计的思路解读,也有“科创贷”“碳账户金融”等具体案例,更有金融机构护航产业链的实践成果,生动呈现了一幅“金融活水灌溉产业田”的“宜宾答案”

宜宾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是四川工业大市,工业总量稳居全省第2位,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也是第二批和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近年来,持续探索“以产兴城、以融促产、科技赋能”的新路径,产业蓝图不断跃迁。

近年来,宜宾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抢占绿色新能源、数字经济新蓝海等产业风口,推动产业结构向“一蓝一绿”转型,聚焦强链韧群助力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四大千亿产业集聚成势,聚力“智改数转”赋能机械制造、轻工纺织、能源化工、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耕场景建设推动新型储能、数字能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破局起步,连续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全国数字百强市,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四大主导产业中,优质白酒产值早已突破千亿、正迈向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动力电池连续两年产值超千亿、全球每十块电池就有一块“宜宾造”;晶硅光伏实现弯道超车、建成全省最完备的光伏产业链,数字经济引进字节跳动、腾讯等150家头部企业,智能终端年产量占全省超50%,两大产业预计3—5年将迈上千亿新台阶。

未来产业中,快速拓展的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赛道,今年均有望突破百亿;还在积极拓展通用人工智能辅助、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新赛道。

产融合作的核心,是让金融真正服务实体经济。宜宾打出一套“政策+产品+平台”的组合拳。

政策上,《产融合作试点实施方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若干措施》等文件相继出台,通过担保补助、贷款贴息等“真金白银”的支持,撬动金融资源向企业倾斜。产品创新上,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特点,推出“科创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为绿色项目打造“碳账户”低息贷款,目前全市共有6家上市企业,市值总计超5000亿元。

破解“融资难”,宜宾发布超 600 亿元的基金合作矩阵,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产业基金投资最活跃、布局最完整的城市之一;破解金融“精准滴灌”难,宜宾搭建“宜融通”金融服务平台,服务全市52万市场主体,常态化举办产融对接会,累计帮助600多个项目对接超千亿元融资,让企业和金融机构实现“精准对接”。

宜宾市表示,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将全力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制造强市,让产业与资本在这片热土上持续“共舞”,为探索“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贡献更多宜宾智慧和方案。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从业10余年,2012年加入《经济观察报》,不敢妄言新闻理想,但求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