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据央视网报道,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全省已累计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4942个,治理面积约2391万平方米,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显著提升。安徽以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实践经验,已在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作交流推广。
2024年4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安徽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进一步明确治理目标与实施路径,并成立省级工作专班,建立“省统筹推进、市督促调度、县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在全面排查方面,综合运用遥感监测与实地核查手段,对全省5692个农村黑臭水体制定“一水一策”治理方案,实施“三治一清一修复”综合治理。
在治理过程中,安徽省大力推行“以用促治”模式,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引导村民与社会资本合理利用农村闲置水体,发展水生种植、生态养殖等绿色产业。例如,蚌埠市五河县大新镇通过种植莲藕、放养螺蚌,重构了水体生态系统,实现年增收5万元;马鞍山市当涂县推行水质保证金制度,有效激发了农民参与管护的积极性。
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安徽坚持因地制宜、资源化利用优先原则,推广了“黑灰同治+土地渗滤”“三池一地”等经济实用的治理模式。治理率由“十三五”末的13.6%提升至目前的47%,超出“十四五”规划目标17个百分点。此外,各市通过建立问题设施清单并制定整改方案,有效提升了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