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车市的权力转移:从“一家独大”到“群雄并起”

2025-10-02 11:39

经观感知

9月的中国车市,整体销量延续了新能源主导的格局,但内部结构出现了更明显的分化。

头部龙头出现增速放缓甚至下滑,而新势力与部分二线自主品牌则加速放量,合资企业依旧在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之间寻找支撑点,出口市场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这意味着,车市已从过去的“普涨期”转入“结构性竞争”阶段。

比亚迪的下滑是最大的不确定信号。9 月新能源销量 39.6 万辆,同比下降 5.5%。这是其多年高速增长中罕见的回调,一方面源自去年同期的高基数,另一方面在于自主、新势力的分流效应。作为市场的“风向标”,比亚迪的放缓意味着行业格局不再是单极驱动,而是逐渐演变为多极化竞争。

在自主集团中,长安和吉利的表现最为稳健。长安 9 月销量 26.6 万辆,同比增长 25%,其中新能源销量达到 10.3 万辆,同比大增 87%,海外销量 6 万辆,同比增长 23%,展现出全方位的增长态势。吉利则实现了 27.3 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 35%,银河品牌突破 12 万辆,同比激增 131%,成为自主品牌冲击中高端新能源市场的重要样本。

长城汽车销量 13.4 万辆,同比增长 23.3%,其中新能源销量 4.6 万辆,海外销量 5 万辆,依旧保持“双线驱动”。红旗 9 月销量 4.45 万辆,同比增长 5.3%,在高端自主市场维持韧性;北汽集团整体销量 15.7 万辆,同比增长 1.3%,其中自主品牌同比增长 18.2%,也显示出一定恢复力。上汽乘用车(荣威、MG)表现突出,单月销量超 9.7 万辆,同比增长 52%,环比增长 37%,在自主集团内部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新势力与科技型品牌的爆发,是 9 月最具冲击力的现象。

“蔚小理零”表现亮眼。其中零跑汽车单月交付 6.67 万辆,同比增长近一倍,首次突破 6 万辆关口,坐实“黑马”地位;小鹏交付 4.16 万辆,同比增长 95%,创历史新高;蔚来交付 3.47 万辆,同比增长 64%,在蔚来、乐道、Firefly 三品牌并行下再创纪录;小米汽车交付突破 4 万辆,延续上市以来的势能;理想汽车9月交付 33951 辆,今年Q3交付 93211 辆。

极氪科技集团交付 5.1 万辆,同比增长 8.5%;智己 9 月销量 1.11 万辆,环比增长 81.8%,创下品牌新高;岚图交付 1.52 万辆,同比增长 85%;极狐销量 1.61 万辆,同比增长 47.7%;北汽新能源销量 2.05 万辆,同比增长 30%;奕派科技销量 3.03 万辆,同比增长 15.8%;鸿蒙智行交付 5.29 万辆,同比增长 32.5%,累计交付逼近百万大关。

可以看到,新能源新品牌已经形成“多点突破”的态势,不再局限于少数几家。

合资企业整体仍显保守,但部分品牌找到支撑。一汽-大众 9 月销量 14.6 万辆,其中奥迪品牌销量 5.8 万辆,同比增长 13.5%,继续蝉联国产豪华燃油车市场第一;上汽大众销量 9.13 万辆,环比增长 1.4%,保持稳定;上汽通用销量 4.77 万辆,其中新能源 9520 辆,但主要依靠 GL8 和昂科威 Plus 等燃油车维持盘面;上汽通用五菱则继续展现新能源渗透力,9 月销量 15.6 万辆,其中新能源首次突破 10 万辆,占比高达 56.9%,成为合资体系里新能源转型最彻底的案例。

日系品牌仍承压,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分别销售约 7.1 万辆,虽在铂智 3X 等新品支撑下有所起色,但整体仍难扭转颓势。广汽埃安则交付 2.91 万辆,同比下滑 18.6%,但环比增长 7.6%,在新能源红利消退中寻找反弹空间。

出口与国际化正在成为中国车企的新支点。长安 9 月海外销量突破 6 万辆,同比增长 23%;长城海外销量达到 5 万辆,上汽通用五菱前三季度累计销量 117.5 万辆,其中新能源出口贡献显著。

随着中国新能源车在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市场逐渐站稳,海外销量已经成为部分自主品牌的重要业绩支柱。

整体来看,9 月车市的格局已十分清晰。比亚迪首次出现下滑,成为行业观察的最大变量;长安、吉利等自主集团在新能源和海外市场继续扩大优势;零跑、小鹏、小米等新势力形成规模化突破;合资品牌在燃油车板块依然守住份额,但新能源转型普遍迟缓。

一个“多极化”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中国车市的下一步,将不仅取决于新能源的普及速度,更取决于谁能在智能化和全球化的新阶段,真正完成市场与品牌的双重跃升。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