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11-12 14:39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老盈盈
近日,京东进军香港保险市场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该公司在香港的经营主体京东保险顾问(香港)有限公司(下称“京东保险香港”)已获得香港保险经纪牌照,并已在香港开启员工招募。
一位近日在京东保险香港应聘的求职者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面试中他与香港业务主管谈及京东保险在港的发展规划,得知其初期客户群体或将以京东金融的内地客户为主,若这类客户有香港保险的需求,会被进一步引流至香港完成投保。
经济观察报记者就京东在香港申请保险牌照并招兵买马一事联系该公司进行采访,暂未获回应。
近年来,越来越多内地访客赴港购买保险,香港保险牌照的价值日益凸显。在京东布局前,腾讯和阿里巴巴早已在香港开拓保险业务。至此,内地三巨头角逐香港保险市场的竞争正式拉开帷幕。
在香港招兵买马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持牌保险中介人登记册(企业)资料,京东保险香港(Jingdong Insurance Consultants (Hong Kong) Limited)于2025年10月14日获保险业监管局所授权的保险经纪公司牌照,经营的业务范围为一般及长期业务(包括相连长期保险,即投连险),开始日期为 2025年10月14日,结束日期为2028年10月13日;业务地址为香港九龙长沙湾道788号罗氏商业广场603。
前述求职者是一位拥有多年经验的香港本土保险经纪人。他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区别在于后者是产品生产者,自己负责保险产品的设计、承保和理赔,而保险经纪公司则是第三方中介,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在对比多家公司保险产品的基础上,为客户选择最适合的产品。上述业务经营范围意味着京东保险香港可以销售如车险、旅游险,以及储蓄、投资型的人寿保险等多种产品。
上述资料同时显示,京东保险香港的负责人为林志全,其于2019年12月30日至 2022年10月10日任职于浩富资产策划有限公司,2023年8月3日至2025年9月22日任职于源创优越理财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均为保险经纪公司。
香港公司注册处资料亦显示,京东保险香港系2025年10月16日更名所得,2022年8月15日至2025年10月15日,该公司名为Jingda HK Trading Co., Limited;此前名为Glory Development XVⅢ (HK) Limited。京东保险香港的董事为章力,公开资料显示,章力为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大时尚事业群美妆业务部负责人。
记者在猎聘网站上看到,京东保险香港在招聘保险支持岗位、保险出单员、保险销售支持、保险营销推动等岗位,列出的月薪在20K至65K之间,有的岗位标明有16薪。而对应聘人员的要求则为:拥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或具有香港工作资格、持有香港相关保险资质、熟悉香港保险市场等。
上述求职者表示,他于10月底与京东保险香港业务主管面试,目前京东保险香港招聘的主要是签单员一类偏中后台的保险支持岗位。他面试后感觉不太好,他认为自己一直从事保险经纪人的工作,工作职责也包括签单员的部分,而京东保险香港则认为保险经纪人无法胜任签单员的工作。然而,他身边亦有朋友成功应聘了该公司签单员的岗位,目前正进行个人牌照登记,仍未开始工作。
另一位香港大型保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解释称,招聘签单员是保险经纪公司很典型的招募方式。签单员一般不需要自己出去寻找客户资源,而是在公司支持现场签单,且负责对接各个保险公司的工作系统和流程。因为香港各个保险公司系统都不一样,而且很复杂,需要一些支持的角色负责对接一线销售带来的客户,与各个保险公司签单。
上述求职者称,签单员的薪酬为底薪+签单费用,但是基础薪酬并没有提及,而签单费是150至300港元一张。据他了解,京东保险香港亦在招聘一线拓展业务的人员,但需要有5年以上服务高净值客户的经验,如果只是拥有普通客户的资源,估计也不会被考虑。
香港保险牌照的价值
前述求职者表示,面试时,在与业务主管沟通中了解到,京东保险香港的客户群体暂时会以京东金融在内地的客户为主,如果这些客户有购买香港保险的需求,会进一步引流至香港投保,因此他们会需要更多支持签单的人员。根据公开信息,京东金融是京东旗下个人金融业务品牌,以京东金融App为载体,为用户提供个人投资理财、消费分期、保险保障等金融服务。
近年来,京东在原有电商、科技、物流等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至保险等金融业务。2018年7月,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准京东等股东入股安联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2018年10月,获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安联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更名为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服务范围包括为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财产险、意外健康保险、汽车保险等。
多名香港保险从业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京东在布局内地保险业务后,进一步加码香港保险市场,或与近年来内地居民或高净值人群赴港买保险热情日益高涨有关。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胡润至尚优品—中国高净值人群品质生活报告》显示,41%的内地高净值人群,将中国香港列为未来3年境外投资目的地首选,远超新马泰(28%)、欧盟(24%)和美国(23%)。此外,高净值人群的投资重心也在发生转变,未来一年,15.1%的人计划减少房地产投资,15.7%的人认为黄金为投资首选,而保险投资热度提高了2.9个百分点至10.8%,境外保险成为高净值人群关注的品类之一,在未来一年考虑的境外投资类别中占比15%。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香港新单保费总额达2197.55亿港元,较2023年同比上升22%,创历史新高。内地访客赴港投保627.98亿港元,同比增长6.49%。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保费,占香港新单保费的29%。
多名香港保险从业人士认为,香港的投保流程仍处于很传统的阶段,操作流程不及内地便利。如今人工智能正深刻影响着内地保险业,伴随着更多中资巨头入场,可以利用它们的科技优势,让投保流程从原来的“线下签单+人工核保”变成“线上提交资料+智能核保和理赔”,进一步降低后台运营成本,有望重构香港保险生态。对于京东而言,通过整合香港本地团队与内地经验,依托原有电商、物流及科技资源的优势,可打造跨境保险服务闭环,服务大湾区高净值客群。
“三国杀”启幕
在京东之前,腾讯和阿里巴巴就已经进入香港保险市场,各自路径和方式皆有不同。
2017年1月,腾讯联合高瓴资本入股英杰华人寿保险,在中国香港发展数字化保险业务。后者是英国老牌保险企业英杰华集团在香港的子公司,原来经营传统人寿保险业务。交易完成后,英杰华、高瓴资本、腾讯在该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0%、40%、20%。2018年2月,英杰华集团宣布完成交易,股权变更已获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批准。
2018年9月,上述三家公司在香港推出首个网上人寿保险品牌Blue。一位长期深耕香港保险市场的保险经纪人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目前 Blue在香港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寿险业务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腾讯之后,阿里亦有布局。2017年8月,彼时由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间接控股的港股上市公司云锋金融发布公告称,联合蚂蚁金服、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新浪等其他几家战略投资者,以131亿港元收购美国万通保险亚洲公司,其中云锋金融持股60%,蚂蚁金服持股5%。
被收购的美国万通保险亚洲公司,此前在香港、澳门从事人寿及年金、永久健康及退休计划管理的长期保险业务。当时云锋金融此举也被市场理解为阿里巴巴欲出海布局保险市场。2018年11月,云锋金融完成对美国万通保险亚洲公司的收购,该公司更名为万通保险。上述香港保险市场的保险经纪人表示,目前万通保险在香港运营得不错,年金、储蓄和重疾险等品种较为受欢迎,市场份额也在稳步增长。
伴随着京东的入局,内地三巨头在香港保险市场的竞争正式启幕。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