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
中国人的家正迈入全屋智能时代,家电企业之间的生态战也已悄然打响。
11月11日,刘醒决定给新家的儿童卧室购买一款美的“AI(人工智能)空调”,这台空调最吸引她的亮点是“能给孩子讲睡前故事”,这一功能能帮她解放大约半小时的“哄娃”时间。
同一时段,程斌借着“双十一”优惠,下单了华为一款具有视频通话、远程看家功能的电视机。华为并非他购买电视机的首选,让他改变主意的是,父母使用的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摄像头,以及自己用的智能音箱等均为华为品牌。他认为,这样能方便自己在同一系统内操作,实时查看“幸福一家人”所有联网设备的状态。
刘醒与程斌的选择,折射出家电行业的新战场:一方面,美的集团(000333.SZ)、格力电器(000651.SZ)、海尔智家(600690.SH)、海信家电(000921.SZ)等传统家电企业,正通过发展AI技术、拓宽产品线、拓展海外市场等方式寻找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凭借已成型的智能生态优势,进一步加剧了家电市场的竞争。
智能化期待
过去一周,经济观察报相继走访了美的智慧家、董明珠健康家、华为智能生活馆、小米之家、海尔智家及苏宁易购等销售门店。
记者了解到,这些主流家电品牌均已推出独立智能系统,不少系统命名为“小某”,比如小爱(小米)、小美(美的)、小艺(华为)等。过去一年,在AI技术的加持下,家电产品智能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简单来说就是以前的家电比较‘笨’,现在越来越聪明了。”美的智慧家一位工作人员向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搭载AI语音功能的产品多集中在该品牌的高端系列。
以广州同地段董明珠健康家、美的智慧家的空调产品为例,具备AI功能的立式空调售价均在1万元以上。不过“美的系”旗下有小天鹅品牌,能提供售价约5000元的同类产品,海尔智家的同类产品价格居中,约8000元。
另外,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在美的智慧家、海尔智家及华为生活馆咨询时发现,多数销售人员在介绍“全屋智能”“AI功能”时表达模糊,尤其涉及具体功能时往往“搞不清楚”,需要临时呼叫专业讲解员。
美的空调一位销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智能化、“AI+”已经是家电产品的明确趋势,但线下销售者主动咨询的仍较少。受预算限制,全屋智能的主要推动者大多是高端客户。不过他也提到,家电产品的智能程度对大众消费者吸引力非常明显,尤其是AI语音功能对儿童、老人十分友好,从过往经验来看,大众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高。
当天,一位选购家电产品的消费者王女士向经济观察报分享,她目前居住在广州一套90平米的房子里,家中家电多是过去两年按需购置的。其中,国外品牌包括西门子(冰箱、洗衣机、烘干机、洗碗机)、三星(电视机)、松下(宠物智能喂食器)、宜家(灯具);国产品牌则有格力(空调)、美的(空调以及多款小家电)、海信(旗下科龙空调)、小米(电子秤)、百度(智能音箱)、智能手环(华为)等。
王女士说,过去两年能明显感受到自身消费习惯的变化:比如在家电选择上,从“迷信”国外品牌逐渐转向国产品牌,同时对新产品的智能化期待也越来越高。
她认为,这看似是消费“降级”,实则她的生活品质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不是不舍得花钱,而是想法变了,变得更务实了。”她说。“最近想买扫地机器人,还在等广东的‘省补’落地,也想把家里的灯、窗帘纳入智能系统,方便用手机或语音控制。”王女士说,目前最困扰她的是各大厂商的系统互不兼容,而破解方法又相对复杂。
新互联趋势显现
经济观察报近日探访美的全屋智能实验室时发现,除了大众熟悉的家电产品从“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升级,车与家的互动也已开始落地。
美的全屋智能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表示,美的全屋智能实验室的核心是智能体“小美AI”,它构建起家庭主动智能的基础架构,整合了室内空气环境、光影、安防等智能系统。通过感知、决策与执行的智能闭环,家电产品正在从“被动响应”升级为“主动服务”。
比如,过去用户需要说“小美,开空调”,如今“小美AI”会主动询问:“今天降温,需要把温度调高2℃吗?”
“真正的智能,是让用户忘记‘操作’这件事。”上述工作人员说。在实验室入户门处的显示设备上,室内温度、湿度、本月用水量、用电量,以及洗碗机耗材量等数据可实时查看,客厅、卧室的几乎所有家电产品也都能联网接入。
“灯光”界面显示153盏灯处于点亮状态;“窗帘”界面显示一扇窗帘开启;“空调”界面显示7台空调正在运行,每个界面均同步提供开、关操作选项。
在“人车家”互联方面,美的全屋智能已与比亚迪、华为、特斯拉达成不同程度的合作。
“用户可以直接问(小美),我的车还可以跑多少公里,或者启动一键备车功能,将车内环境调整到舒适状态。”美的全屋智能实验室工作人员介绍,用户还能在车内告诉小美“我要回家了”,当车辆行驶到离家一定范围时,全屋智能系统会自动启动回家模式,“进入后不用再手动开空调、开灯”。
11月11日,经济观察报在广东佛山市一家华为智能生活馆了解到,该门店目前已可以提供类似上述全屋智能方案,所有搭载鸿蒙系统的产品均可接入这一方案。“入门级的全套方案预算大约在10万元。”该门店工作人员称,目前绝大多数咨询客户仍处于“单品智能”阶段,全屋智能的用户以工程客户为主。
第三方咨询机构奥维云网在今年发布的家电趋势调查报告显示,用户对家电套购方式兴趣度非常高,其中比较感兴趣受访者占比约44%,非常感兴趣受访者占比约47.4%;2023年至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增长率连续三年保持双位数,分别约18%、约24%、约26%;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影音是发展最快的三大品类。
上述报告认为,在家电家居一体化趋势下,家电场景正在向智能家居互联生态进化。同时,未来的全屋智能家居在操作上将趋于无感化。
释放技术势能
奥维云网的《2025中国家电零售与创新白皮书》报告显示,在家电领域,格力、美的、海尔、海信、创维、TCL仍然是主流头部企业,但家电行业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拥抱泛家居生态是顺势而为。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4年主要家电品类中,电视、空调、冰箱等传统大家电零售额占比达到六成以上,AI与智能家居融合趋势加强。
11月11日,经济观察报在广东佛山核心商业区的一家华为生活馆注意到,该门店近期将陈列电视机、智能门锁、智能音箱的家电区域,搬到了客流更密集的位置。调整后,门店的手机区、汽车区、家电区各占三分之一的空间。
苏先生是广州聚轩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旗下负责“拎包入住”全屋智能项目的工作人员。11月12日,苏先生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从接触的案例来看,目前涉及全屋智能项目最多的是“美的系”,其次是“米家”,选择主要取决于客户家中使用的家电品牌数量。
苏先生还提到,国产家电企业近年来在技术、品牌方面提升显著,产品基础功能已相差无几,客户选择时更多会考虑预算,因此“价格战”也较为激烈。“线下客户用美的的多,线上客户选米家的多,工程项目则以格力为主。”他说。
11月10日,一家电视机厂商的国际市场负责人向经济观察报表示,近两年来,无论是内销还是外销,中低端价格的产品“卖得更好”,但AI技术给行业带来的变革是巨大的。“中国家电企业将不再仅仅依赖硬件制造获取利润,而是通过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奥维云网在上述报告中表示,这种技术势能的释放,将重构全球家电产业竞争格局,也让中国家电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