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钱,仅仅存款还不够(“个人资产金融化”专题)

  
作者:本报记者 袁朝晖
发布日期:2007-02-28
 北京报道“我们今年的新任务又下来了,每个人国际卡要推销50张,信用卡要一共推销32 张,网络银行要办理100个······”中国工商银行某支行的员工面对新近下达的任务通知愁眉苦脸。
   和银行员工的焦虑相反的是股市点燃的投资者理财的热情。
    仅仅有钱是不够的;钱,仅仅存款也是不够的。
     理财师队伍扩容
    从去年开始,不管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的门外总是挤满了人,排长队的人不是买国债而是来抢购基金的,要不就咨询理财产品。“现在的客户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会非常仔细的询问产品的很多细节,有时候我们都没有办法回答。”建设银行一位员工描述道,“很多时候,几个客户之间还相互沟通,甚至还发生过为购买产品发生冲突的情况呢!”
    据《2006中国个人金融理财市场发展报告》课题组对北京市1824个进出银行营业厅的人员的调查表明,我国中等阶层收入的人数占银行储户的30%以上。这部分人群理财意识已基本形成,个人理财需求表现强烈。被调查的1824人中,有78.68%认为个人理财重要甚至必要,41.36%表示需要委托理财或咨询服务,44.35%表示需要人民币理财产品。同时,具有理财需求的人群正在以20%~30%的速度增长。
    有市场自然有要求。
    “现在几乎是每个季度都有一次机会参加客户经理的考试,比高考都难。而即使你已经是客户经理,如果业绩不达标,也一样要被刷下来。”一位刚刚参加完一月份考试,正在忐忑中等待结果的工行员工如是说。
    目前各大银行当中,竞争最激烈,但待遇和工作条件最好的也是理财人员。如果从事理财工作,银行的工作人员甚至可以不必特别按照严格的工作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和客户的接触要远远多于在办公室的时间。
    有关统计数字显示,按照1个理财规划师服务100人估算,国内理财规划师的缺口至少10万人。
         多元化
    从以往单项投资的无从选择,到今天多元化选择中的举棋不定;从以前对理财的漠不关心,到今天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的无比重视。这一切盖因理财市场的爆炸式发展。
    老王是一个典型。他自称自己“打拚股市的孤寡老人”,在去年的牛市中,老王将全部家底都放在了股市中,并且还从朋友那借来几百万的资金用于周转。
    这之前,80年代末,老王用自己的积蓄在中关村附近与朋友合开了一家电子产品公司,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投资。之后他曾经拿出一些钱交给放心的好友投资股市。
    1993年,老王将资金撤出公司,全力投入股市,收益一时不错。但是好运并没有持续太久,先是1997年的熊市让他的近半资金被套牢,后是1999年有部分在STAQ的股票因为系统封闭而动弹不得。
    2002年,老王“回心转意”,将手中部分资金重新投入到了朋友的公司。直到去年,老王的被套的资金才开始慢慢的松动,乘着牛市,他将资金再次全部投回股市,更是大胆地向朋友借钱炒股,这一借就是几百万。
    经历了股市的大起大落,出于个人兴趣,老王还存有不少名人书画和古董作为收藏,算做是风险分散。
    像老王这样的不在少数,以前只有股票可以选择。今天,股票、基金、信托还有艺术品投资,对理财行业而言,2006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
          质变
    人们的理财观念正在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是金融资产配置的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结构发生变化,基金成为居民家庭除储蓄存款外拥有最多的金融资产。在如何支出中,选择“购买股票和基金”的人数占比达18.5%,跃升至历史最高。在家庭金融资产结构中,选择“基金”为最主要金融资产的居民人数占比从上季度的6.7%猛升至10%,上升了3.3个百分点,位列第二;而选择“储蓄存款”的人数占比为65.8%,比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4和3.6个百分点,比调查以来的平均水平(67.2%)低1.4个百分点。
    而今,在金融理财市场上,银行产品越来越多。银行卡的发卡量成倍增长,银行与证券、保险合作不断深化。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除了在收益率上比往年更高外,最大的特色就是产品的投资标的已经逐渐丰富起来。商品、指数、股票……都成了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
    国投瑞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陈进贤表示,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为创富时代,国人都专注于积累财富,那么近年来中国明显已经开始逐步进入理财时代。随着投资渠道的拓展和理财意识的提高,积极投资打理手中的财富早已不再是富裕人群的专利。
    中国理财的主力军以24至35岁的男性偏多,他们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月收入保持在7000元左右,容易接受新事物,乐于理财。所以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理财产品正在成为主流。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瑞银集团统计,目前国际各大银行的利润大概50%来自于理财服务等收费类项目,对于中资银行来讲,这部分收费类项目的收入只占到全部利润的10%-15%,其利润仍主要靠存贷利差。显然,市场的规模相当庞大。
   贝尔斯登(Bear Sterns)认为,理财业成为金融服务业务中成长最快的一个领域,相比于全球投资银行去年通过承销股票、债券和贷款以及为并购提供咨询所赚得的收入,理财业务可能带来的费用总收入将是其三倍以上。
    伴随财富的积攒,未来的3-5年,中国会逐渐步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市场,那也将是理财市场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还等待什么?
    (本报实习生赵娟、吉亚南对本文亦有贡献)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8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