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预测监测分析方法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祝宝良
zhubl@mx.cei.gov.cn

 

一、宏观经济分析基本框架
1、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短期)

2、经济结构优化是重要调控目标(中长期七大结构和社会发展问题)

3、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4、短期经济分析

(1)投资:15%-25%
(2)消费:实际零售额增长10-12%左右
(3)进出口:保持一定顺差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左右

5、我国经济发展的决策机制

二、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
借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工具,把握经济发展的规律,客观、全面研究经济运行,科学进行经济决策。
1、既要看总量,也要看结构

2、既要看宏观,也要看微观

3、既要看国内,也要看国际

4、既要看现状,也要看趋势

5、既要做短期分析,也要做长期分析

6、既要做定性分析,也要做定量分析

三、主要经济预测监测分析方法

四、经济景气方法的简要介绍
1、基本思想和历史

2、经济指标时间序列数据因素分解及其涵义

3、经济指标时间序列数据因素分解的基本方法

加法模型的一般形式为:Y=T+C+S+I
式中T、C、S和I均表现为绝对量。

乘法模型的一般形式为:Y=T×C×S×I
式中T表现为绝对量,C、S和I均表现为相对量。

4、常用因素分解方法

5、经济周期波动的类型

 

 

6、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定义

 

7、景气指数的种类

 

8、国家信息中心经济景气指标系统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宏观经济监测预警课题组建立了反映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景气合成指数、景气扩散指数和由工业增加值增速等10个预警指标构成的经济预警综合警情指数。表经济月度景气指标(注:以2000年的平均值为100,各指标均为同期比增长率序列,经季节调整并消除不规则因素)


先行指标

一致指标

滞后指标

1.狭义货币量M1

1. 工业增加值(可比价)

1.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

2. 钢产量

2.发电量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 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

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3.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4. 商品房新开工面积       

4.财政收入

5.财政支出

6.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逆转)

月度经济景气指标先行和一致指数走势图

五、计量经济模型方法
1、定义:广义计量经济学是利用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定量研究经济现象的方法。计量经济方法是运用数学回归分析,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计量经济模型是运用计量经济方法构建的经济模型,它由变量、参数、随机扰动项和方程组成;变量是指模型中表示一定经济含义的观察量,可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两类,内生变量是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可由模型求解得出,外生变量由模型外部决定;模型的参数依据回归分析得到。
2、作用: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
3、方法:计量经济方法、投入产出方法、可计算一般均衡方法、时间序列方法
4、历史:1936年,丁伯根创建荷兰经济计量模型。1950年发表的克莱因模型(6个方程,3个回归方程,分别为消费、投资和就业,3个定义方程,分别为GDP、利润和固定资产形成),1955年克莱因—戈德伯格模型(15个回归方程,5个定义方程,共20个方程)。萨谬尔森认为“美国的许多模型,剥到当中,发现都有一个小的克莱因)

①消费=16.78+0.020*利润+0.235*利润前期值+0.800*(私人工资+政府工资)
②投资=17.79+0.231*利润+0.548*利润前期值-0.146*资本存量前期值
③私人工资=1.600+0.420*(国民收入+企业税收-政府工资)+0.164*(国民收入+企业税收-政府工资)的前期值
④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非工资支出-企业税收
⑤利润=国民收入-私人工资-政府工资
⑥资本存量=投资+资本存量前期值

克莱因教授模型的乘数分析

 

政府工资

政府非工资支出

企业税收

 

 

 

 

消费

0.536

1.323

-0.569

 

 

 

 

投资

-1.024

5.123

-6.564

 

 

 

 

私人工资

-0.271

1.358

-0.333

国民收入

0.536

2.323

-1.569

利润

-0.192

0.965

-1.237

 

 

 

 

资本存量

-1.024

5.123

-6.564

 

 

 

 

 

 

 

 

5、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Project LINK of UN)

6、供给导向计量经济模型

 

At:定义为全要素生产率,是除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
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的贡献

Ø我国的生产函数(1978-2008年)
经济增长速度= 3.83% + 0.381*资本增长速度+0.612*劳动力增长速度
Ø1978-2008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9.8%中,资本贡献59%,劳动力贡献9%,全要素生产率为32%。

六、投入产出方法----中国宏观经济多部门模型
1、投入产出方法

生产方程:X = A*X + Y
价格方程:P=P*A+V
其中:X为各部门总产出向量,A为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Y为各部门最终需求向量,P为分部门价格向量,V为分部门增加值向量。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建立生产模块、价格收入模块等。
2、基本特点

3、模型的基本思路

模型结构框图

 

4、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U=∑ui(qi)=∑bi*log(qi-ri)
其中:ri为第i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bi为边际预算份额。

qi=ri+bi/pi(I-∑pj*rj)
其中:I为居民收入,pi为部门价格
利用回归分析可以估算分部门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和价格弹性等,从而可以预测分部门消费量。5、投资桥矩阵

6、模型的主要功能

 

7、完成的主要模型和工作

思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资源需求→污染物排放(大气、水、固体污染)→污染控制目标→治理污染投资和运行费用→对经济发展影响

思路: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分产业能源需求强度分析→能源需求总量。

七、经济预测方法及应用的最新进展
1、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2、新凯恩斯政策模型

3、真实商业周期模型

4、向量自回归模型和结构化向量自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