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当前位置首 页 >

一周官员、机构、学者视点综述

  
作者: *
发布日期: 2007-06-29

一周政府官员视点综述

1、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调控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现在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在这种形势下,停征或者减征利息税,国家财政有能力承受。

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通货膨胀数据可能进一步走高,不排除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他估计,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可能放缓。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真实利率长期为负对经济有不良影响,央行将在一个比较长期保证利率为正。但是并不是说一个月实际利率为负央行就会加息。

易纲:中国央行正严密监控通货膨胀率,中国今年的通货膨胀率将会在3%左右。中国没有何时实现弹性汇率的时间表。

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晓华:近期要不要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主要还是看这次政策调整的效果以及外贸形势发展变化的情况,目前难以作出肯定的答复。这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但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国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王琴华:美对华出口管制有损两国企业利益。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管涛:如果要以牺牲出口、牺牲利用外资为代价来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有点因噎废食、得不偿失。要在不影响正常贸易和投资的前提下,适当监管,特别是对一些债务的违规流动加强管理。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中,国际收支平衡排名第四,并不是最重要的,它是服从于经济增长的次要目标。调整巨额贸易顺差并不是要限制出口,而是要限制历史上对出口的过度激励。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穆怀朋: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主要目的是控制通货膨胀,保证币值稳定,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重点监督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入,强化对跨境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控和管理,依法对没有实际交易背景和虚报出口交易额的外汇流入进行查处,是近期外汇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马德伦:中国的货币政策着眼于币值的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维护就业和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出发点是宏观经济。股市、房地产市场是“观察的对象”,并不是“调整的对象”。

2、外汇储备

易纲:中国投资美元计价资产,中国无大幅削减美元储备计划。外汇储备需要考虑到安全、回报和流动性三个要素。将“渐进”调整储备结构。

3、人民币汇率

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人民币将继续循序渐进地走向可以自由兑换,中国会按照自己的看法来制定汇率政策。中国的汇率政策将一贯地依据渐进性、可控性和主动性原则。

一周投资机构视点综述

1、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调控

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马骏:中国取消或是削减利息税将有助于应对负实际利率的问题。

摩根士丹利:特别国债的发行可能相遇到货币政策的温和变化(也就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提高)。而这种协调对于当前中国宏观稳定至关重要,但是当局需要有效地来实施。

摩根士丹利:全球化进程以及中国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瑞银经济学家安德森:到目前为止央行基本只是在被动地调整利率以符合总体通胀趋势,考虑到当前国内信贷、建筑以及投资活动放缓,瑞银认为央行不会改变方针进行更为激进地紧缩姿态。因此,即使未来利率进一步上升,只要目的还是仅仅维持一个稳定的实际回报结构,对资产市场或是实际增长就不会有任何实质性影响。

安德森:从宏观层面看,发行特别国债不会对流动性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无需担心宏观经济会受影响。

高盛中国首席策略师邓体顺:QDII政策将引导初始投资250亿美元,对提高市场结构调整和增加有效性带来长远的影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我国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但是在人民币小幅升值、央行高频率出台调控政策的情况下,这一问题仍在可控范围之内。为了达到有效治理流动性过剩效果,应该综合运用三种方式,即堵截、吸纳和疏导“三管齐下”。

花旗集团中国区经济学家沈明高:解决外部失衡取决于内部结构调整,彻底改革重投资轻消费的价格政策、财政政策和制度安排。只有双管齐下同时解决内外结构失衡,才能根本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沈明高:中国经济在5年内将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但从长远看面临因出口和投资回落导致经济增速减缓的风险。

安信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银行主动信贷投放作为一个独立力量,对资产重估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从目前看到的大量证据而言,我国的资产重估过程还远未结束。

中信建投:外汇投资公司通过发债的方式获取资金,这会收缩国内流动性,影响力的大小与发债的规模相关。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学者彭兴韵:目前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在11.5%的高位,今后单纯使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的空间有限。缓解流动性过剩更需要多个部门的政策相互配合。

雷曼兄弟经济学家孙明春:中国的财政政策正变得愈发积极,且对于再平衡经济来说至关重要。通过财政政策,中央政府可以减少贸易盈余、增加消费以及在配置投资。积极地利用针对性财政政策应缓解利率以及汇率政策在再平衡经济过程中的负担。孙明春:再平衡经济的政策迄今收效好坏参半。

瑞士信贷经济学家陶冬:利息税的取消已经箭在弦上;而在取消利息税的基础上,央行今年会将存款利率进一步上调108个基点,贷款利率则将进一步上升81个基点。

陶冬:而此次国债发行由央行票据转向特别国债,会对整体流动性起到收缩的作用,这会间接地影响流向股市的资金动向。

2、人民币汇率

中信银行资金业务部总经理孙炜:人民币下半年仍将延续升值走势,预计全年升值百分比将大于去年,年内突破7.5是很有可能的。

摩根士丹利:中国政府将继续贯彻人民币渐进升值的策略,今年人民币兑美元的累计升值幅度预计达到4-6%。

一周学术机构视点综述

1、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调控

Stone & McCarthyp:迹象表明中国降低存款利息税可能先发生,然后才是加息。预计未来几周,降低或取消存款利息税,及存贷款利率增加27个基点的提议将获得批准。

21世纪经济报道:物价上涨转折点隐现,6月CPI可能低于4%。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陈秀芝:目前生产资料价格已经开始下降,先行经济指数开始全面走低的因素,不排除经济逐步趋缓的可能性。

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取消或调减利息税将有助于资金回流银行体系,但作用有限。原因是当前居民储蓄资金流向股市,存款利息低并不是主要原因,而是居民出于对股票市场收益的良好预期,是股票市场对投资者信心的吸引力。

上海证券报:取消利息税应该一步到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余永定: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发行特别国债,可能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国债利率的明显上升,将对整个货币市场、进而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利率上升过快还将使人民币汇率因套利资本涌入而承受更大的升值压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伴随着本币升值而引发的流动性宽裕是赶超型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的一个特征,国内当前资产价格上涨也与之有关。但通过新近的数据分析,我们似乎看到流动性可能面临短期拐点,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也面临更新的金融市场环境。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在高储蓄率既定的情况下,投资和贸易顺差是一对跷跷板。信贷投资扩张、内需不足、流动性过剩、贸易顺差激增等等所有这些矛盾的因果乃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独立存在。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中国银行利息处于极低的水平,这种低利息政策使得个人及企业经济行为严重扭曲。如果低利息政策不改变,金融市场扭曲了的经济行为就无法调整。让国内银行利息进入稳定上升周期,是调控中国经济过热的最重要一步。

新华社:此轮物价上涨带有明显国际背景。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卓元: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消解经济运行中的诸多问题,但在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决策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第一,既想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又想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第二,既想改变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又不愿大幅提高资源价格和环境损害的成本;第三,既想抑制投资增长过快,又不愿大幅度提高投资成本;第四,既想减少贸易顺差,又怕人民币升值过快,影响国内就业。

罗伯特?蒙代尔:中国经济需要解决包括宏观经济管理、农村贫困和老龄化等在内的重大问题。短期而言,包括汇率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管理处于前沿位置;中期而言,朝向城市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必须解决;长期而言,人口老龄化危机则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问题。

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成:中国经济已经在波峰运行了一段时间,向下调整不可避免,最晚明年上半年出现。本轮收缩期最多可能只有两三年时间,而且在收缩期内,经济不低于百分之八,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谢国忠: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举措对国内的影响,将取决于央行的短期票据如何转换成金融体系中的长期债券。

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基准利率不动中国加息最好慎行。

2、外汇储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余永定:发行巨额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储备意味着对流动性的二次对冲。如果没有其他的相应措施,其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将是巨大的。

3、人民币汇率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还需一系列配套的制度性改革,包括进一步丰富债券市场产品结构、完善做市商制度,解决市场分割和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中国证券报:人民币年升值速度加快至5%,短期内不会令顺差增长有大的改观。

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的目的是迟滞中国经济扩张。

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