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VS奥运会(3)
幕后的操纵
像AC米兰、巴塞罗那这样的俱乐部通常会被认为是奥运会的死对头,因为他们拒绝自己的球员为国家队效力。他们看上去“穷凶极恶”,却同样可以理直气壮:奥运会并非国际足联规定的比赛日,而自己又支付了球员高额的工资,理所当然对球员拥有支配的权力。
而罗格,这位国际奥委会的掌门人,却也会对奥运会的某些安排束手无策。比如开幕式日期的确定,比如奥运会中体操、游泳等赛事的日程安排,对于这些事宜,赞助商说话的分贝更高。其实也可以理解,你怎么可能奢望为播出权斥资数十亿美元的美国国家广播公司为了照顾运动员的状态,而同意在美国时间凌晨三点去直播菲尔普斯的游泳比赛。而如果北京奥运会放在9月——这个美国几大职业联赛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间——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又如何去靠高关注度来回收巨额投入的资金?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小九曾在《谁的奥林匹克?》一文中指出,“奥运会在告别非商业化后摇身一变,成为被人们争相追逐的 ‘白天鹅’”,现在,“被铜臭腐蚀、被商业异化的奥林匹克究竟会关心谁的利益,是当前一个非常值得反思和警醒的严肃问题”。
事实上,国际奥委会早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为此,他们努力扩大经济来源,降低电视转播权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以避免被“挟持”;禁止在奥运会比赛场地上空进行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设立基金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助。
相关文章
more
- 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成立 | 2008-07-25
- 奥运马匹7月26日起陆续抵港 | 2008-07-25
- 三轮车上的奥运梦 | 2008-07-25
- 政治干预导致伊拉克缺席北京奥运 | 2008-07-25
- 魅力奥运门票(2) | 2008-07-25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