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旅游收入是重点”
经济观察报:如潮的游客、高额的门票收入是否出乎你们的意料?这是否为你们的赛后运营提供了天生的便利?
杨蔚鹰:其实从最开始制定赛后运营方案时,旅游门票收入就一直是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并非出乎意料,否则我们就不会在去年 “十一”期间制定每天限制销售8万张门票的规定。
经济观察报:“鸟巢”每年的运营维护费用需要多少?仅靠门票收入是不是就足以支撑这项开支?
杨蔚鹰:“鸟巢”每年的运营维护费用需要7000万人民币,加上每年还本付息的费用,共计需要1.5亿元左右。从今年的情况看,门票收入肯定足以支撑这一开支,但是以后会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经济观察报:所以你们需要做好赛后运营工作。你们的运营方案是怎样的?
杨蔚鹰:我们实行分步开发的原则。首先还是围绕“鸟巢”的旅游产品打造和整合,目前“鸟巢”的旅游开发还是粗犷型的,游客进来就是参观这座建筑,并没有其他附加值的东西。我们计划增设一些体现“鸟巢”建筑特色和奥运特色的内容,开发“鸟巢”旅游路线,包括增加一些互动体验式的活动,比如颁奖仪式,让游客体验站上领奖台的感觉;比如开发一条跑道,让游客亲身体验一下,“鸟巢”的跑道是很有特点的,弹性很强,博尔特他们在北京奥运会上能够屡屡打破世界纪录跟这条跑道有很大关系。第二,落实驻场演出,包括日场和夜场,以此吸引游客;然后是开发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文化演出和体育赛事,目前已经确定的演出节目包括“六一”儿童节当天的大型儿童音乐剧以及8月7日至9日连续三天推出的张艺谋版大型歌剧《图兰朵》,另外还在筹备国际足球邀请赛、场地赛车等活动;最后是商业面积的开发,包括包厢、餐厅、俱乐部的出租,广告招商等,“鸟巢”四楼有146个包厢。
经济观察报:有专家说依靠国民奥运热情的旅游门票收入并不具有可持续性,甚至有人说这种热情最多持续一年,你们打算怎么维护“鸟巢”的奥运吸引力?有很多游客对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道具,比如那个地球仪,以及“鸟巢”的地下空间很感兴趣,据说“鸟巢”的地下空间比“鸟巢”体育场还要大三倍,是否有考虑增加这方面的展出?
杨蔚鹰:首先,我对所谓一年奥运保鲜期的说法不太认同;其次,“鸟巢”作为一座特殊的建筑,其本身就具有长久的吸引力;另外,我们打造“鸟巢”旅游产品,开设“鸟巢”奥运路线,增加日夜场演出就是为了保持游客对 “鸟巢”的奥运热情。其实“十一”期间我们展出过一些开幕式上使用的道具,后来这些道具作为奥运遗产保护起来了。至于“鸟巢”地仓的情况,暂时还没有相关计划,目前的旅游路线还都是地上的。
经济观察报:“鸟巢”已经对公众开放有四个月的时间了,的确听到不少游客抱怨进来后没什么可看可玩的,是否出现游客下降的趋势?
杨蔚鹰:没有!每天差不多都是这么多人,遇到节假日、天气晴好暖和的时候游客多一些,工作日期间游客少一些。

- ·蒋效愚:北京奥运会至少盈余1600万美元 | 2009-03-06
- ·奥运场馆靠门票才能独善其身 | 2009-03-03
- ·北交所将拍卖奥运会开幕式用缶 | 2009-02-27
- ·菲鱼被禁赛三个月 | 2009-02-06
- ·嘉年华鸟巢旁开幕 | 2009-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