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励勤的三段论(1)
4月的某天下午,北京丽晶酒店的健身会所,28岁的王励勤正由着摄影师摆布做出各种造型。和以前的情形一样,先是拘谨,随后放开,这就是典型的王励勤性格。身高1米86的王励勤有着乒乓球运动员难得的好身材,腿长胳膊长,随便摆那么两个姿势,已经很有时尚明星的架势,只是他的表情不能配合姿势整得更酷一点儿,嘴角的那丝微笑若隐若现,经常让人察觉不到。虽说当过奥运冠军,也当过世锦赛冠军,今天的王励勤看起来还是有些腼腆。
除了正式采访,和王励勤的第一次交谈是2004年在厦门,当时我穿着一件同事从国外带回来的法拉利短袖T恤,王励勤跑过来问我:“你这件衣服是在哪里买的?”尔后,我了解到王励勤喜欢赛车、喜欢法拉利、喜欢舒马赫;再然后,知道他喜欢喝酸奶,特别是优酪乳,喜欢吃上海“天喔”牌盐津铺子的葡萄干…
出生于上海的王励勤天生对时尚敏感,当季流行的服饰和配饰一定会出现在他的衣橱里,2006年初皮草卷土重来,王励勤和施之皓、李晓东三个人一起上封面,在摄影棚里,两个上海男人不约而同地穿了皮草,一个毛领夹克,一个皮草的背心,颜色选择的是经久不衰的纯黑。
王励勤喜欢唱歌已经不是秘密,每次封闭集训他的大箱子里一定装着个小小的白色音箱,不过,里面放的歌我都没听过。王励勤对所有的电子产品都有兴趣,有时候看到我的MP3,他会好奇地拿起来问:“你都有些什么歌?”话音未落,他又来一句:“你这里边也不会有什么好歌!”然后不屑地把MP3放了下来。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王励勤,那你就错了!中国乒乓球队男一号不会如此简单!我们看到的只是王励勤的某一方面,他把那些曾经经历的痛苦和挫折都放在心里,给你的笑容,有阳光,很灿烂!
“最难的时候”
在问这个问题之前,已经预料到王励勤不可能提供太多细节,他不是一个愿意让别人分担痛苦的人,他性格中内向的成份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王励勤的这种性格到底适不适合当一名运动员?从心理学上分析,答案有可能肯定,也有可能否定。不过,分析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他目前已经获得的成就,完全可以用“出类拔萃”四个字来形容。
他说:“我最难的时候有两个阶段,一个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还有一个阶段是2003年。”
在听他细说之前,我们再熟悉一下王励勤获得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的时间表——
2000年悉尼奥运会获得男双冠军(和阎森)
2001年第46届世乒赛男团、男单、男双冠军
2003年第47届世乒赛男双冠军
2004年第47届世乒赛男团冠军
2005年第48届世乒赛混双冠军(与郭跃)、男单冠军
2006年第48届世乒赛男团冠军
这个时间表清楚地告诉我们,王励勤在1999年为什么会觉得难!乒乓队是全中国竞争最激烈的一支队伍,抬头一个世界冠军,低头一个奥运冠军,这样的阵势对于那些还没能取得荣誉的人,要跨越这一步何止千难万险!
悉尼奥运会男双冠军是王励勤的第一个世界冠军,看过比赛的人都会记得那样一个画面,在战胜孔令辉/刘国梁之后,小个子阎森跳到王励勤怀里,两个人激动相拥!这样的场面回想起来总教人不胜唏嘘……
他说:“1999年,自己还没拿过世界冠军,第一步的跨出对我自己的乒乓生涯起到了一个里程碑的作用。2000年悉尼夺冠使自己能够树立这种信心吧。包括原来往往在大赛中失常,也是因为很多问题自己没有意识到或是重视。在奥运会突破了以后,我觉得自己在原来差的一些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接下来2001年非常不错,大阪世锦赛拿了单打冠军,随后2002年釜山亚运会拿到了男单。2003年开始改11分赛制,改了之后,对11分制这种比赛规则上面,没有找到比较好的规律。不光是我,我想男线方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我记得刚改11分制的时候,队里的前景不是特别好,包括一些公开赛,偶然性明显增大了,作为我来说也是,所以说,那一段时间过得特别难。”
“从2003年底以后,慢慢对11分制有了实质性的了解,包括规则啊,包括自己的技战术上面啊,规律啊,都找到一些。在一些公开赛当中,进行一些调整,最后应该说成绩有所恢复。”
王励勤在说这些的时候,神情很轻松,甚至有些漠然,仿佛曾经经历过的那些苦痛根本与他无关!一个人可以放下过去,才能更轻松地面对未来,也许王励勤参透了这个道理。2001年的大阪世乒赛是王励勤丰收的时刻,他囊括了男单、男双和男团三枚金牌,胜利后的王励勤把脸埋在毛巾里默默地哭泣,他却只记得在获得团体金牌的过程中,自己并没有在半决赛和决赛出场!
他说:“在大阪那次我觉得主要是调整得比较好,记得那段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困难,团体赛8进4输了一场波尔,那时候他还不像现在水平这么强,赛前对波尔的分析、了解还不是特别多,他也不是我们的主要对手。而我自己,在场上的自信和必胜的信念也不强。比赛只打了两局,两局都有机会,第一局19:16领先,第二局一开始落后特别特别多,但打到最后以19:21输的,如果自己场上应变再快一点儿,还是有机会赢!”
“之后的团体赛半决赛和决赛都没有上场,当时真的非常希望能参加决赛,最后没能上场确实感觉遗憾。当时施指导跟我聊了,告诫我不要受影响,也告诉我怎么能够在下面的比赛调整过来。包括蔡指导也跟我说,像我这样输一场也许是好事儿。他说,其他人在团体赛赢了之后状态都比较好,但在思想准备上不会像你这么充分,尤其是像你发现问题了之后,知道自己需要从哪方面改进,而且你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团体没打好,你的目标肯定只有单项!”
“后面调整得不错,双打,包括单打,一步一步的,每一场球准备得都是非常充分的,包括最后一场跟孔令辉决赛。第一次进决赛应该说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那时候从自己的水平上来说,有能力去战胜孔令辉,但是从经验来说,包括大赛的这种综合能力上面孔令辉要高于我。一上场我就0比2落后,这样的情况下我没有怀疑自己,还是坚持技战术的发挥,最后连赢三局,直至取胜。那时候自己在场上的这种自信,还是能够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作用!”
- 王励勤的6宗最 | 2007-06-04
- 国际乒联:王励勤现今世界第一人 | 2007-06-04
- 孔令辉:别捧郭跃也别捧我 | 2007-06-04
- 参赛者要肩挑双任--从世乒赛看北京奥运 | 2007-06-04
- 世乒赛庆功会在京举行 | 2007-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