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钧:我不是宠儿(1)
王隽
10:46
2010-08-04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王隽/文 解放前的一位文学青年,写了本小说,纪念和妻子相濡以沫的生活,后来出版成册。在文革中不敢保留,全部烧掉了。老先生的后人这些年一直想找这本书,找遍中国,也只在港大的图书馆藏书里找到一册,还属于不能外借的。几经辗转,在美国的几座大学图书馆里找到了这本记录中国人爱情故事的小书,保存完好,才得偿所愿。

方力钧比上述那本书作者的后人幸运多了,虽生于上世纪60年代,却保存下了少年时期的画作,几乎所有手稿都带到了美术馆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个小纸片儿都没放过”,这应该最是让策展人郭晓彦兴奋的地方。这场名为《方力钧 反记忆》的文献展,记述了从1963年开始,方力钧的成长与艺术创作的经历。在去年底广东美术馆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这两年他新创作的几件大幅作品。

就在展览前不久,他的新书《像野狗一样生长》在三联书店6月的榜单里排第一。很快便有媒体列出诸如“从画室转战书房当代艺术家纷纷创销售高峰”的标题,但其实这本书,和张晓刚的书信集、蔡国强的《盗火者独白》相比多少有些不同,方力钧对此也有话要说。

在中年时梳理过自己生活脉络的人,通常来说,回顾之后必有大悟。他常常笑而不语,却说出了很多这些年来我们想了解的实情——比如对F4的称号到底感受如何,如何保住江湖地位,到底是不是拜金主义者……你能看到大学时熟读西方哲学书籍给他带来的深刻影响,也能看出他曾是个数学学得很好的理科生,而近年来开“茶马古道”和“岳麓山屋”两间在白领间颇有名气的餐厅,让他双脚挨着地,在创作之余,也要考虑成本、盈利和员工管理。

访谈

“这本书我看不下去 ,觉得别扭”

经济观察报:《像野狗一样生长》的标题很吸引人眼球,排到书榜第一,“野狗”两个字对销量是不是帮助挺大的?

方力钧:(笑)有点帮助吧,看起来是不是挺哗众取宠的?

经济观察报:从标志性的“光头”,到这回“野狗”,你怎么老用这种“泼皮范儿”的东西表达自己?

方力钧:其实挺严肃的,庄重点说,这是一个人的哲学观。这个书名是我平常说得挺多的一句话,也是我作为一个生命体,有生之年里的至高理想。如果能达到,说明我很成功了(笑)。只是它是一个梦想,不太可能一对一地实现。

经济观察报:说说这本书,腰封上的宣传语说是你的自传,但是看起来不太像。

方力钧:这本书有点遗憾。其实它不是我的自传,可能是为了卖书吧,就写成了我的自传。这是十几年里关于我的一些采访记录,罗怡整理出来的。罗怡是个作家,把这些东西统一了口气和文法,好像是一口气写出来的。这是唯一我不太满意的地方,你想,十几年时间的积淀和同一种口气是有很大不同的。之前的经历和背景,不是现在的,我可能说话的语气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现在看这书,有点看不下去,觉得别扭。

“没有几个艺术家不想成为F4”

经济观察报:你的画卖得那么贵,动不动好几千万,心态还能平和吗?

方力钧:我运气好,1992年就开始卖画了,我几乎没经历过梵高传里那种穷苦的画家生活。画的价格一直就比较稳定,我这方面的波动和落差会小一点。那么大的数字,短时间会不适应。但是你坐下来细想,作品还是太便宜了。相对于货币的膨胀,艺术品价格还是便宜的。

经济观察报:没有虚高?

方力钧:我是拜金主义者,有时候我也说,钱就是狗屁。我觉得艺术品从来没有虚高过,只要它真的是艺术品。真正虚高的是货币。我们被它摧毁了,不太注重真实的感受。而总是注重是个屁的东西。

另一方面,艺术品有不同的价值属性,它也有不同的功能,有人作为投资链条的一部分,有的是虚荣工具,还有春宫画呢,那就是色情产品。它有好多功能,是人的复杂和社会的复杂才导致了它的复杂,这不能作为诟病艺术品虚高的理由。

 1  |  2 
相关新闻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