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朱冲/文 当中国广州的市民,及诸南方城市正长时间遭受暴雨的困扰、袭击时,联想到正在上海如火如荼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他们还会有这样的感受吗?
城市,美好吗?
暴雨来袭,内涝成河。不仅是成百上千辆汽车被浸,受灾受损,几近报废——因为停车场被淹了,无数车辆沉没在大水中。更重要的是,连人的生命权利都受到严重威胁。
我们不禁要反思这种极端恶劣天气的形成原因。不只是广州、广东,甚至已经扩大到了南方诸省市:江西、湖南……而且,这种特大暴雨还不只是短暂的瞬间,已经持续了一月有余。虽然气象部门一如既往的没有准确的提前预报到暴雨的来临,但当暴雨来临多日之后,气象部门终于报告,近日仍将有暴雨继续。
刚有大旱,今又暴雨。已经数不清近年来我们遭受了多少次恶劣气候的侵害了。地震、冰雪……原本数十年一遇的灾难,如今变得频发。偶然吗?原因何在?是否是昔日我们伤害了大自然——甚至今日我们仍在伤害,这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行为?
我们的发展方式和自然是否和谐相处?
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可喜的是,我们终于认识到了。希望不只是停留在文字上,希望这一次次的灾难是警告、是提醒,也是改变。那样,我们的城市才能美好。
除了持续暴雨的形成原因外,为何内涝成河?这则是另一个问题。
广州市三防指挥部办公室相关专家表示:“与气象降雨成灾相比,城市排水系统流域出现成灾的降雨机会较多。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公共排水设施仅可以防御1-2年一遇标准的暴雨,加上人口密集,财产高度集中,交通中心,受灾损失大,影响范围广,次生灾害多等,所以感觉城区遭遇稀遇暴雨多于其他地区。考虑到城市地面空间非常昂贵,同时也考虑到地下管道建设投资巨大,因此城市雨水排水通过地下管道和道路溢流排放,由于地下排水管设计有一定标准限制,因此超过5年一遇防御标准的暴雨径流是通过路面来溢流的,局部路面受浸在所难免。”
但有专家反驳说,造成内涝成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城市规划设计。即:排水设计问题。有细心的广州市民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水灾多发生在楼高路宽的广州新城区,反而是路窄设施旧的老城区少遭水淹。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广州市规划院前总规划师袁奇峰对此解释,城市“硬质化”是“元凶”,新区水浸主因公园少。
“回顾广州的建设历史,实在规划得很有水平。”袁奇峰表示,广州的城市建设传统,始终将城市与公园作为有机的结合,“你看老城区里的荔湾湖公园、流花湖公园、越秀山公园、东山湖公园等等,无一不是均衡的分布在市民居住地之间。”
袁奇峰表示,公园除了休憩娱乐等用途,在南方的多雨气候环境下,还起着重要的“汇水”作用。他说,公园意味着林地以及水面,都能形成自然的渗透和汇水,让大雨来临时的径流量增加。城市中,绿地量和水面率都是重要的排水保证。
“城市开发中的逐利心理,让新建区域的排涝功能降低。”袁奇峰认为,如今的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开发面积的压力大,公园逐渐被“边缘化”。以珠江新城为例,除了中轴线绿化带和中央公园等少量天然去水地质,全是建筑物。满眼都是钢筋混凝土,满街的水泥路面,都是无法自然渗水的物质,学术上称作城市“硬质化”,后果是降水将全部进入城市的排水系统,不堪重负。
袁奇峰表示,公园如今被视作城市化过程中的奢侈品,实际上却是城市防汛的必需品。他建议,参照以前的公园与城市比例,通过连通河涌、建造公园等手段,扩大水面,加大渗透率,增强天然的排涝功能,“一方面能美化人居环境,另一方面能应对越加频繁的暴雨侵袭,减低汛情带来的损失,何乐而不为。”
正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有一个专门针对未来城市设计的展馆——城市未来生活馆。里面展示着各种未来城市生活的设想,足够高科技、智能化。在这里,城市的确能让生活更美好。
但现实生活中,如今的城市设计居然不如老城区。这个现象不得不令人反思。是现代人不懂设计,还是更注重GDP?世博会的展览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
城市,如何真的让生活更美好?这对于正处于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中国来说,至关重要。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外来经验可以参考。数以亿计的人口正像潮水一样从农村涌向城市。在新一轮大迁徙的过程中,问题诸多:就业岗位、交通规划、道路设计、居住区和商务区的布局结构……统统需要前瞻性的思维,更需要科学、人性化的考量。稍有迟疑、稍有马虎、稍有不慎,就可能埋下历史性的遗憾,无法补救。
- 世博“的哥” 2010-05-24
- 世博“的哥” 2010-05-24
- 139米巨型面条现上海 味千中国展开亿元推广 2010-05-24
- 139米巨型面条现上海 味千中国展开亿元推广 2010-05-24
- 商业和工匠 201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