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证书的假能力
汤梦娟
2010-12-03 16:51
订阅

经济观察网 汤梦娟/文 前段时间在招聘的时候,遇到一个应聘年薪50万高管职位的人,拿着北大的假学历,因为一向对假学历有着警惕,所以,没让他浑水摸鱼地过关。但同时发生在上海的大火,却让公司惊觉到,平时对证书的真假关注不够,于是,决定对职业资格证书进行一次集中检查。

检查结果倒是令人放心的,由于大部分公司需要的证书,是由公司统一组织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的员工参加考试取得的。所以,假证书倒没有。但检查却发现很多声明有某类证书的人,拿不来证书的原件,原来他们把证书借给了需要资质认证的企业。

借用资质根本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有些企业,包括建筑类、金融类企业,都需要进行资质认证,为了评估,企业就借用相关证书,并给持证人一些挂靠费用。

这种挂靠费用是有市场价格的,考证的人都非常清楚,网上也有专门的证书挂靠网站,对有挂靠价值的证书进行排名,甚至为供需双方进行中介,可见借用资质的行为之广泛,已经变成了一种不正常的“正常现象”。

考证、挂靠使证书变成了一个产业链,养活着不少人,权力部门、培训机构、出版社、考证的人,借用资质的企业,相互依存,相互证明着价值。

企业有资质,就能拿到质量要求高、利润高的业务,正规的企业自己培养人才,有符合资质、胜任工作的人。而借用资质的企业主要是为了节省成本,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往往待遇要求高,这类企业既不想自己培养人才,也不想从社会上高价招聘。一味地节省人力成本,使这类企业只注重利润,而忽视产品质量,借用资质拿来项目后,用没有资质的人来完成,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

一味地责怪企业道德水平低下也不完全是办法,就像学历常常存在真假难辨的问题一样,很多证书的出生就带着假证的胚子,拿钱报名,参加不到100学时的应试培训,再去考试,少到两周,多到两月,证书就到手了。正是由于很容易得到,使一些学习能力强,但根本不想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有了考证的念头。挂靠证书,不用付出劳动就能得到利益,考一个证书有什么难呢?这样的证书,出生就是为了挂靠,拥有者不会去用,没有从业经验,也用不了,真证书也不代表真能力。

在证书的产业链中,并不只是借用资质的企业和挂靠证书的个人有问题,产业链的顶端是通过审核资质来推动产业链发展的权力,但可能他们太忙于组织考证、评审(这有利益、有政绩),没有时间与精力监督借用资质的企业(这得罪有钱人),从而放纵了某些企业的无法无天。办法总比问题多,当诚心做事而非利益第一的时候,所有的问题都有解决方案。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