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李黎/文 一座关乎信仰的老建筑无论在大地上被人们坚守了多少年,毁灭它其实都只需要一日。所幸的是,最终我们没有看到上海复兴路 “诸圣堂”的倒下。无论是来自于上层的“觉醒”,还是开发商最终因网络舆论呼声而放弃,诸圣堂已经持续了八十多年的身影都将不变地屹立在复兴路SOHO项目之后“焕然一新”的淡水路口。虽然与此同时,我们并不知晓素来被上海人引以自豪的有着法式情调的复兴路,往后是否还留得住梧桐树荫下旧时的优美光影。
中华圣教会诸圣堂是一座有着红砖墙、三角屋顶和圆形玫瑰窗的老教堂建筑。近日因为它在复兴路SOHO开发项目中是否会被拆除而成为瞩目的焦点。此次工程是SOHO中国在上海的第四个项目。而老教堂与“复兴天地中心”的项目工地紧邻而伴。自诸圣堂有可能从上海市民视线中消失的消息被传出之后,在微博上引起轩然大波,随后出现了轰轰烈烈的“保护复兴路老教堂”活动。各路的讨伐声此起彼伏,而更多的矛头则直接指向了此项目的开放商潘石屹。最终,文物管理局证实此建筑不会被拆毁。
接受采访时,独立策展人和艺术家欧宁说:“我一直关注这这十年来中国城市更新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象诸圣堂这类事件真的是见得太多了。”欧宁在此次“保护复兴路老教堂”的微博事件里,所得到的消息源自《Shanghai Monthly》微博中所陈述的调研。欧宁也强调了大家看待这件事所必须的客观性,诚如他的朋友BTR在事件调研中所说:“我们不该将一切责任都加诸于潘石屹。我们或许可以批判他的审美观,但毕竟这块卢湾区第43号街坊并不是这位地产大亨抢来的,而是足足花费了12.12亿元人民币买来的。而且相应地块的拆迁工作,是早在潘石屹去年签订合约前便完成的。不管是不是潘石屹,总会有买家。与其简单地将“罪责”推向潘,我们更应该督促有关部门全盘考虑上海历史街区的重建和开发问题,一个城市如果罔顾历史,只顾眼前短浅的经济利益,最终还是会变得一文不值。”
在历史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欧宁固然是此次呼声中知识分子的代表,却并不象少数以“技术派”自诩的人所讽刺的那样——“老建筑保护者通常都只具有纯文人式思维的感伤怀旧,而对于这个城市的发展起不到任何实质性作用。”欧宁说自己恰恰从来不赞成这种“死硬派”式的历史保护主义:“当我们讲到历史保护时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进入一种死硬派的历史保护主义思维模式里。有城市也的确是需要发展的。比如几年前大栅栏这样的贫民窟更新,那些极易引起火灾的纯木结构和窘迫高密度的拥挤居住空间,以及很糟糕的基础设施。却往往被死硬派历史保护主义者选择忽略掉。而其实要在历史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很难的。在历史保护和民生之间,同样也要找到一个平衡。如果只要是老的东西,一砖一瓦也要死死守护不肯丢手,那是幼稚的表现,因为他们不知道城市更新中能触及到多么复杂的肌理细节。”
在凝视城市历史保育的这十年中,欧宁的目光是理性而深刻的。在他那篇著名的《癫狂的城市》中,深入地探讨过中国的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问题,和那些由于盲目城市建设和过度开发而引起的诸多病痛。当我问起他如何比较关于建国初期林徽因和梁思成当年面临的境地,和我们当下所面对的城市历史保育局面时,欧宁说实质上是一样的,因为制度并没有变。按国家规定,土地是国有的,而卖地一旦成为最重要的财政收入,规划在更多时候纯粹为利益而服务。就算一个很有理想的规划师,也完全没办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在人们醒过来的时候,利益早已被瓜分完毕,而历史保育总是起步太迟。在中国,推土机和挖土机在一种强大的资本逻辑之下隆隆运作,历史保护虽然被写在每个城市崭新的总体规划之中,但一旦遭遇现实利益,马上变成一纸空文。北京作为多个朝代的首都,历史街区和文物建筑留存最丰富,在这一狂潮中受灾也最严重。
在人们醒过来的时候,利益早已被瓜分完毕,而历史保育总是起步太迟
欧宁说:“如今政府也具备有历史保护意识,只不过依然极为有限。一般来说重点依然只是在单体建筑的保护,却往往忽略掉一个街道所具有的整体性。如果我们要探讨一个模式,如何把历史保护转化成新的发展的可能,也许民间的自我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出路。象北京的南锣鼓巷,最早只是有人在中戏旁开了一个过客餐厅,慢慢的因为做得很到位,小业主开始跟风性的小型投资,让那条街慢慢地活起来,这便是一种良好的民间的自我发展。它们自己摸索出一种最自然的的商业模式,既能够保留历史的痕迹,又能找到新的商业模式来激活这个城区。很多时候一个城市最有魅力的地方来自于它的自我发展,来自于这些民间的智慧的凝集,从而展现出最优美自然纹理式的多样性,而不是硬性规划下的枯槁和单调。”
类似于此次复兴路教堂保护舆论呼声的事件,在欧宁的《城市更新及其对抗》中,记录过前几年一些以公共利益为诉求,倡导城市历史保护,维护集体记忆的大型街头运动,而且他认为非常有意义的是,这类活动的主体基本都是年轻人和新生代知识分子。
忽然又想起当年读到的一则新闻:北京地铁五号线的建设为了绕过古代传说中有镇守北京之龙的高亮桥古井,而不惜耗费巨款和时间绕道而行。
当时读到此则新闻,觉得可真好。
- 拆迁拆的是旧居还是文化? 2011-04-07
- 设计一切的建筑师 2011-03-17
- 潘祖尧痛揭城建9大痼疾 质疑“首都效应” 2011-03-08
- 深圳“海上皇宫”再次被定性违法建筑 2011-03-04
- 中国建筑暂时中止利比亚国民住宅项目 201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