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8-08-06
作者:黄集伟

精确的错误语言迷雾

经济观察报 特约作者 黄集伟 2003年12月13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被捕,某网站为此制作滚动新闻专题。13:01,头条标题:“美国国债价格上涨,侯赛因被捕可能不会抑制恐怖主义”;13:31,国债下跌,头条标题改成:“美国国债价格下跌,侯赛因被捕刺激了风险资产的吸引力”。

每遇突发新闻,媒体总感觉自己有义务给出“原因”。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同是“萨达姆被捕”这件事,给出的判断南辕北辙。《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知的未来》一书的作者塔勒布说,如是种种,即所谓“叙事谬误”。他试图破解“叙事谬误”。“叙事谬误”这个说法克制而礼貌。塔勒布说,按本意,他想说的是“叙事欺骗”。叙述欺骗情形复杂。主观、客观、社会、心理等原因都有,且错杂绞缠在一起。

渴求规律、希望简化、试图将信息删繁就简、条分缕析放进存储的记忆U盘,是作为信息接受者的我们最常有的心理定势。可信息却是随机的:“信息越随机,事物就越复杂,因而也就越难以概括。”喜欢概括、喜欢让事物显得有条有理的心理惯性一直在妨碍我们了解事务的复杂和复杂的事物。“我们无法在不编造理由或者强加一种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观察一系列事实……我们让记忆符合(我们假定出来的某种)因果关系,在不自觉和无意识的情况下改写它们。”

“我们不断根据事实发生之后我觉得有道理的逻辑重新叙述过去的事件……它使我们远离世界的复杂性和变化无常。”我们在混乱的经验中植入秩序,把复杂的世界简化,以便于我们找到规律。这种对于抽象的厌恶、对于原因、故事、总结的过度爱好,使得原始真相在叙事中变形。

“我们喜欢听故事,而这并没有什么错,只不过我们应该更彻底地审视故事是否对事实做了严重扭曲。有没有可能虚构作品揭示了真相,而非虚构作品是撒谎者的港湾呢?”“有没有可能语言和故事比美国广播公司经过彻底核实的新闻更接近事实呢?想一想,报纸努力发现完美的事实,但用一种试图表现出因果关系以及知识的方式叙述,有人负责核实事实,却没有人负责核实真理。”

为了说明简单信息罗列与情节的区别,小说家福斯特举过一个经典的例证。他说:“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是故事,而“国王死了,王后也伤心而死”则是小说。对此,塔勒布说,“在第二句中增加了信息,但实际上减少了整体的复杂性。第二句话读起来更为轻松和易于记住,因为我们只剩下一条信息,而不是两条。”

相比而言,小说家张大春所说“国王死了,王后在花园里散步”(《小说稗类》)则一箭多雕。它将信息拓展、丰富,让信息变成情节,变成一部小说的起点,但并未因此降低复杂性。它躲避了塔勒布说过的那种“无限精确的错误”,并预留出了体验而非经验、客观事实而非理论框架的多种可能性。它与我阅读本书的复杂状况多有近似——

站在这本汪洋恣肆的“大楼”前,我的怯懦如云似海。好在,在完全搞不懂整幢大楼结构、风格之类的前提下,那些如白发、如老年斑一样真切的怯懦并未妨碍我独立欣赏它的某扇雕窗或某个精致的门把手。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