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景气高位回落
网络版专稿 记者 郑轶楠 国家统计局3月28日发布的宏观经济景气报告显示,从去年9月到今年2月,我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连续6个月亮“黄灯”,意味着宏观经济运行偏热。同时,消费者信心指数2月降到谷底。在宏观经济各指标纷纷回落之际,应对通胀压力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迫切任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2月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117.3(100为理想水平),在预警信号图上呈现为“黄灯”。2月份,在预警指数的10个构成指标(经季节调整去除季节因素的影响)中有6个指标处于绿灯区,表示运行正常;有3个指标,即消费品零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处于黄灯区,表示运行偏热;财政收入处于红灯区,表示运行过热。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1月、2月指数(117.3)低于去年11月、12月的121.3,宏观经济预警指数高位回落,宏观经济偏热趋势减弱。而央行关于企业家信心调查的问卷也佐证了这一观点。在央行3月20日公布的企业家问卷调查中,连续五个季度攀升的宏观经济热度指数首次下降至百分之十四点四,比上季度的历史峰值回落四个百分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也在经历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后略有回升,国内企业家信心有所恢复。
一些迹象表明,各种调控政策综合效果开始显现,经济偏热趋势有所减弱。
不过,与经济预警指数同样连续6个月亮“黄灯”的还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国家统计局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4.3,比上月下降了1.3个百分点,为2007年来的最低点。同时,2月的消费者预期指数为96.8,消费者满意指数为90.5,分别比上月下降了1.8和0.7个百分点,也成为2007年来的最低点。
城镇居民、企业家人群的态度构成了一个有效的信息面。在宏观经济各指标纷纷回落之际,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8.7%,创下自1996年以来的月度新高,应对通胀压力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迫切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赵彦云分析,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当前宏观经济依然处于扩张态势,形势总体来说偏热。他认为,由于中国经济环境特殊,不仅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还有外部环境的作用。
另一项来自路透的调查显示,多数分析师下调了中国2008年GDP增幅的预测,反映其对外部需求持续放缓的担心。他们预计今年GDP增幅为10%,他们还预计明年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至9.8%。12位受访分析师对今年CPI增幅的预估中值为5.7%。分析师们大都认为通胀压力下半年会得到控制。他们预计明年CPI涨幅回落至3.9%。
日前,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央行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而且适时、适度把握节奏和力度,是要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价格水平稳定之间的最优组合。他认为,就中国的情况来看,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经济增速略高于8%,通胀也能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上。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资料:
宏观经济预警指数是把经济运行的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蓝灯”表示经济偏冷,“蓝灯”表示经济过冷。
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构成。消费者满意指数是指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生活的评价,消费者预期指数是指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生活发生变化的预期。消费者的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分别由一些二级指标构成。
- 财政部3亿元急救奶农 | 2008-10-09
- 最脆弱的一环:冰岛 | 2008-10-09
- 最脆弱的一环:冰岛 | 2008-10-09
- 三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同比下降11.13% | 2008-10-09
- 印象张楚—回到葵花开到门口的午后 | 200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