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政经要闻 > 北京消息

魏加宁:中国经济错失三大改革良机

  
作者:张婷
发布日期:2008-07-21

网络版专稿 记者 张婷 “改革开放30年来,今年是宏观经济走势不确定性最强,意见分歧最大,预测难度最高,政策选择最困难的一年。”在7月20日,经济观察研究院举办的“观察家论坛圆桌会议”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对当前的宏观形势表示了极大的担忧。

当前的危机相对98年亚洲金融危机形势更为复杂。魏加宁表示,98年金融危机是单向的,只要采取资金政策往回拉就可以了。但现在我们面临的风险是双方向的,一方面是国内的通货膨胀,自身的体制有问题,还有一个是外感风寒,就是外面的次贷危机。魏加宁认为,“当前的中国经济正面临两难的境地,方向和力度都很难把握。”

错失三大改革良机

魏加宁认为,造成当前两难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在过去几年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我们错过了一些改革良机。

首先,中国国内错过了推出创业板的最佳时机。如果前两年A股市场比较好的时候,我们及时地推出创业板,一方面可以给中小企业创造一个新的融资渠道;另外一方面,也分流了部分A股资金,减轻市场泡沫。在现在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推出创业版似乎是雪上加霜。

此外,魏加宁认为,存款保险的推出也错过了最佳时机。存款保险我们呼吁了很多年,如果是经济形势往上走,国家的财政收入情况也比较好的时候推出是比较适宜的。而现在经济一旦出现拐点,银行的不良资产重新上升,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发生逆转,再推出存款保险的难度会更大一些。

再则,理顺资源价格也错过了通货膨胀的最佳时期。在前几年物价比较低的时候,我们把资源的价格理顺,可能现在的通货膨胀会比较低一些。

借鉴国际样本 防范滞胀风险

目前,业界专家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分歧非常大,主要是担心外需增长和内需紧缩在奥运效应的叠加影响下出现经济增长下滑。此外,物价上涨引发通涨也是专家们的担心之一。 目前,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在向滞胀靠拢。

从美国的经验看走势,克服滞胀也是很困难的,远比控制单纯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困难。

实际上,美国当前滞胀是有几个原因。首先,一个是短期因素,就是有石油危机外部的因素。第二个因素是尼克松多次实行了价格管制,把整个的信号干扰了。

另外,内部的深层次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宏观经济政策上,试图用通货膨胀来保增长和就业,这是凯恩斯主义。第二个是政府管制过度,束缚了企业的积极性,生产力下降。第三个原因就是伟大的社会建设,就是60年代约翰逊时期伟大的社会建设搞福利主义、福利建设,使得工资的纲性只能上不能下的特征,所以最后导致了滞胀。

此外,要吸取日本的教训。日本当前在日元升值的时候,是和我们相似的情况,然后日本的中央银行因为没有独立性,日本当时也面临世界经济、政府和大企业的三重压力。日本放松了货币政策,压低利率,增加货币投放。再加上财政上也实行的是宽松的财政政策,应对由于出口下滑出现的经济衰退,结果搞出了一个大的泡沫经济,所以日本的教训也需要引起注意。

现在来看,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出口企业、房地产企业、中小企业、股市投资者都在呼吁救市。很多业内人士担心决策出现失误,担心开闸放水。这时候,应该更多地提高灵活性,在调控方法上需要加以改善。

现在情况是,沿海地区受到波及较多,西部地区受外部的影响不大。所以,在宏观调控政策上,要注意地区的差异性。

 

相关文章
more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