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住建部调查水价 重点研究外资(2)

订阅
2009-08-24
李平 赵尔靖

外资政策或将定调

住建部城建司的官员没有披露此次调研的用意及更进一步的计划,但一些外资企业担心,此番调研可能将针对外资水务企业的舆论压力升级为政策限制。

目前在中国水务市场上活跃的外资水务企业主要以威立雅和中法水务为代表,对他们来说,接受政府和行业组织的调查并非首次。尤其是威立雅,自2002年以来,这家全球最大的环境服务企业因为在中国水务市场上的“高溢价”收购等激进行为被贴上了“阴谋”的标签。

2007年,包括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在内的多家机构曾就此发起调查,并给决策层提交报告,认为高溢价收购水务资产的成本必然要以水价上涨的方式转嫁给消费者。

在一些评论人士看来,这一轮水价上涨与前述指控之间存在想当然的联系,“外资阴谋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一家官方媒体甚至以“跨国水务巨头准备水淹中国”作为报道的标题。

但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个观点。反对“外资威胁论”的人士称,此番水价改革背后与外资没有直接关系,外资在中国水务市场远未达到垄断地位。

“从外资企业签约项目的处理能力来说,在华主要外资企业目前所有签约项目的供水总能力不到全国供水总能力的10%,排名第一的威立雅水务实际市场占有率不到3%。”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说。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认为,这次调研不足以叫停水价改革。

因为中国水务行业管理重心在地方,水价调整的决策权在各地省级人民政府,绝大部分省又把决策权下放到城镇政府。中央政府部门的职责在于政策指导和业务规范,而无权叫停涨价行动。

而且,当前绝大部分城市的水价调整过程已告完成。“即使政策真有调整,也不能指望它改变既成事实。”

事实上,住建部、发改委、水利部等中央涉水主管部门此前已经明确表态支持水价上涨。在他们看来,此轮水价上调符合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的方向,又挑选了当前物价下滑的有利时机,而且涨价幅度对居民生活影响微乎其微。

“这次提价幅度比较高的城市,1吨水价格也不过提高了 0.4~0.5元,按照一个普通的4口之家每月用水15吨计算,每个月每个家庭多支出不超过10块钱。”建设部一位人士说。

但这种“低负担”并没有换来“高共识”,官员和专家们希望通过调研了解,为什么看上去合情合理的涨价行动却招致强烈的反对。

面对水价争论,住建部城镇供排水协会相关人士称:“有人惟恐天下不乱,打着民生的牌子却不替百姓说话。”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自来水定价机制混乱不透明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由建设部领衔的《水价成本监审办法》制定数年仍未成行,这无疑加大了地方政府在调整水价时的自由裁量权。民众也因此担心,水价上涨决策可能存在暗箱操作。

(实习记者石赛玉对本文亦有贡献)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