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是上上策?
张斌
20:58
2010-03-17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斌 华盛顿时间3月15日,130名美国国会议员上书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Tim Geithner)和商务部长骆家辉(Gary Locke),旨在督促中国的汇率政策采取行动的信件,被张贴在了国会众议员米其德(Mike Michaud)的网站上。

此时,距离美国一年两次的汇率报告的发布时间还有一个月。

1988年以来,每年的4月和10月都是中美关系中一个复杂微妙的时候。原因就在于美国财政部每年这两个月要对“疑似操纵汇率”的经济体进行“审查”。

根据美国1988年制定的《贸易和竞争综合法案》,一旦某经济体“上榜”,如果在设定的谈判期限内,“操纵汇率”经济体不能按美国的要求调整汇率的话,美国可以使用“超级301条款”,单方面对来自该经济体的商品实施特别的关税和贸易政策。

今年,面临内外部的经济压力,美国频频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发难”。

从1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五年内达到出口翻番的目标,到2月4日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提出“国家出口计划”,再到3月11日,奥巴马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年会上的讲话,美国政府的出口促进就业战略轮廓逐渐清晰。

从经济角度出发,美国国会力辩人民币汇率被低估而导致不公平的竞争,夺走了美国的就业岗位。但是,美议员敦促奥巴马政府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是否就能达到平衡贸易,促进就业的目标呢?

关于美国的出口潜力,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介绍,美国3000万家企业中只有不到1%从事出口业务,而在出口企业当中,约58%的企业只出口到一个市场,通常是加拿大或墨西哥。他认为,仅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出口仍有很大潜力可挖。

不过,“国家出口计划”当中的政府“一站式”服务概念并非奥巴马政府首创,往届政府也有过这种提议,但落实起来并不容易。

2004年开始,美国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已经接近80%,其制造业大规模回流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实现。贸易顺差问题,是全球化的一个结果,一种现象,是会持续存在的一个结构。

美国以贸易逆差为由施压人民币升值,如果它站不住脚的话,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美国已经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敌人”,认为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最接近自己。逼迫人民币升值则是它削弱中国,扶植中国竞争对手的手段之一。

作为一个工业化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的国家,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目标已经从单纯“赶超”转向兼顾防止“被赶超”,各国围绕着中国“赶超”与“被赶超”的较量也将成为未来十年全球经济秩序和贸易秩序重构的重要内容。

对于力图维持霸权的守成大国而言,要消除新兴大国的竞争压力,除了直接阻挠新兴大国“赶超”之外,扶植其它发展中国家赶超新兴大国,令新兴大国“赶超”不成反“被赶超”,无疑更是上上之策。

回顾上个世纪80年代正是亚洲经济迅猛腾飞的时候。特别是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台湾,甚至成为了美国贸易伙伴中第二大逆差来源,这引起美国各方势力的强烈不满。台湾在1988年、1989年和1992年有关“外汇操纵”的6次审查中“上榜”4次,美国多次威胁对台使用“301条款”,逼迫台当局放宽汇率管制。

此后,新台币兑美元的汇价从40比1升到25比1,升值的直接后果是台湾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被大幅削弱,尽管后来台当局又让台币汇率贬值到30比1左右,但综合其他如产业结构和过度依赖出口等因素,台湾经济高速增长的神话不再。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