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战略上把握好人口发展问题
人口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与经济结构调整密切相关,也是影响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将面临人口问题带来的双重压力。一是人口多带来的就业压力。据测算,本世纪30年代我国总人口将达到峰值。未来10年内,我国劳动力人口将达到峰值,但到本世纪中叶,劳动力人口仍多于上世纪90年代,也多于欧洲国家现在的人口总和,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二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本世纪初,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超过10%,按国际标准,已进入老龄社会。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将持续增加,“人口红利”逐步减少。当然我们要看到,人口问题的双重压力,处理得好,可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为此,应当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仍然丰富的优势,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同时把握好发展老龄产业的机遇,使经济结构调整更好地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
把握好人口问题,需要统筹兼顾、综合施治。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个大方向不能动摇,否则就会犯历史性错误。同时,也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科学分析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加紧完善人口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的均衡发展,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条件。这就需要深入研究一些重大人口战略问题。
六、推进改革创新,完善经济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
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点和关键都在于调整利益格局,最大的症结在于体制机制不合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锐意推进改革创新。
(一)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评价体系
面对新的发展环境,需要深刻理解又好又快发展的深远意义,既要看到“快”的重要,也要对“好”有更积极的认识,努力做到又好又快。改革开放 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今后一些年只要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就可以实现2020年比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如果我国经济再平稳较快发展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就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创造出一个大国长达半个多世纪持续较快发展的奇迹。这要求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国际上越来越重视用经济结构、资源环境、人的发展等方面的指标,作为评价发展水平的依据。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就提出了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在内的“人类发展指数”,用于评价各国的发展水平。我国在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引入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是一个大的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对发展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也需要拓宽发展评价体系的内涵,在重视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重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对结构优化、自主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就业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评价,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评价体系。
- 台资北上 转型内销市场 2010-06-09
- 国务院研究“渐进式”户籍改革新思路 2010-06-04
- 深圳经济特区内外一体化获批 特区范围扩至全市 2010-06-03
- 上海之后,重庆、长沙房产税方案已报国务院 2010-06-02
- 国务院提出将在全国逐步实行居住证制度 201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