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热2010年铁矿石谈判 中钢协提出矿价与钢价挂钩
张向东
2010-09-29 14:32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向东 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9月28日在大连表示,经过中方慎重研究认为,铁矿石定价体系应该采取矿价与国内的热轧、螺纹钢等一次钢材的市场价格挂钩的机制才是合理的。

眼下,中国钢铁企业的进口矿石即将走入2010年度,中国钢铁行业需要与三大矿石公司谈判明年铁矿石的价格和具体模式。单尚华的上述表态,意味着中钢协已经开始对2010年铁矿石谈判率先开出条件。

单尚华称,铁矿石价格应该与钢材的“一次材”价格挂起钩来,铁矿石不是最终商品,只通过“一次材”才体现其价值。“一次材”一般包括热轧、螺纹钢线材等钢材品种。

根据中钢协的分析,按季度以指数定价存在三个影响公平性的变量,一是中国铁矿石到岸现货价格,二是海运费的波动,三是矿石质量的溢价。单尚华表示,这三个方面目前都存在问题。

当天,单尚华提醒三大矿山公司说,“铁矿石供需双方都需要理性回归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轨道上来,矿山的此前的强硬做法不可持久,造成的损失不可挽回。”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单尚华认为目前的季度定价体系不合理,而且矿商和钢企也都存在较大分歧。但他同时评价称,铁矿石由年度定价改为季度定价能够规避双方风险,可能是一种明智选择。这是中钢协的主要负责人首次在公开场合评价季度定价的“合理性”。

单尚华介绍说,目前三大矿山公司与中国钢企达成的季度矿价,采取的是新加坡普氏指数作为“中国现货市场价格指数”,该指数又以青岛港65品位的铁矿石到岸价的三个月均价来确定。单尚华说,现货矿只占中国进口量20%左右,用少数现货矿的价格确定全球价格没有代表性。此外,由于过去的长协价一般指离岸价,而目前的现货到岸价则涉及到海运费如何计算的问题。

尽管中钢协一直在指责季度定价的缺陷,但据本网记者了解,目前,国内使用进口矿的钢铁企业的定价模式至少存在长协、季度、月度、现货四种模式。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此前中钢协自动放弃了对国内钢铁企业在铁矿石谈判上的统一协调组织,而任由钢铁企业自由谈判所致。这一局面不仅导致目前的铁矿石定价体系与中钢协一直强调的统一价格模式想去甚远,而且造成了国内铁矿石价格体系整年都处于混乱和被动的状态。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