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东:明年利率将有100个基点上调空间
李晓丹
2010-12-13 08:33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从物价上涨的结构来看,物价上涨已经开始从食品价格向非食品价格扩散。

未来物价的走势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考虑到连续三个月环比增速的快速上行和政府将对物价领域进行行政调控,物价环比增速会有所放缓,预计12月的CPI将回落到5%以下的水平。

对于明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物价走势则完全依赖决策当局所采取的调控措施。潘向东认为:“一般春节前后物价上涨的压力均较大,但考虑2010年1、2月份同样环比上涨了1.6%,因此只要未来国家对新增的涨价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春节前后便很难创出今年11月份的新高。从翘尾因素来看,2011年的物价走势将呈现前高后低的格局。”

短期政策走向

尽管11月份CPI会再创新高,到目前为止,央行也仅采用了数量化的手段,本月10号日晚上调准备金率。

“在经济增长复苏不稳固,又面临通胀压力的条件下,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困局。”潘向东指出,目前想通过动用利率手段来实现短期内控通胀的效果也有限,理由是:第一,在发达经济体没有启动加息的情况下,国内启动加息会使利差扩大,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短期内国际热钱的流入将会加大,加剧国内流动性的富余,推升国内经济的活跃,其实际效果并一定能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第二,就灵活性和针对性而言,价格手段显然不如数量数段,目前的经济运行复杂,利率的启动更多是带给一个加息周期的预期,一旦启动,短期内假若出现经济再次回落的风险就不太好调头;第三,当前国内市场利率并非完全市场化,在加息启动的初期,投资与消费对利率并不敏感,其对防止经济过热的作用非常有限。假如短期内欲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收缩流动性,那么通过量化手段(如严格控制信贷投放和上调准备金率)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这必然会对物价的上涨起到抑制作用,而且见效最快,但与此同时经济体可能会面临更低的增长,就业困难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显然决策当局不愿看到。

潘向东认为解决的办法是,接受更高一些的物价上涨,同时通过行政、财政补贴增加供给等方式缓和食品的供需矛盾,但与此同时需要对流动性采用“堵”的同时,运用“疏”方法以避免通胀的进一步恶化。这就需要在通过准备金率上调来收缩货币的同时,寻找资本市场作为当前过多流动性的有效出口。

潘向东预计,由于通过行政调控的方式控制物价只能递延物价上涨的时间,未来中国将接受较高一些的物价水平,预计未来2-3年物价都将在3-5%的水平上运行。就中期而言,利率将面临上调的压力,一个经济体很难较长时间的维持在负利率的水平。就未来接受的物价水平而言,预计2011年利率将有100个基点的上调空间,由于物价明年是前高后低的走势,预计利率上调的时间窗口将在上半年完。

因此,就整个经济体而言,预计不管是人民币汇率、资金价格、商品价格,还是资产价格,在2011年都将要面临接受更高的水平。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