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如何解读“改革”?
郑奕
2011-03-23 08:09
订阅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郑奕 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政府工作报告从2009年的“继续深化改革开放”,2010年的“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到2011年的“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每一年的改革变化都预示了新一年的不同发展方向。

提法变化

政府工作报告在三年里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提法不同。2009年的改革提示词清一色化为“推进”:“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我们看到了政府进一步改革的决心和力度。“要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了我国在“十二五”期间的信心,“要深入重点领域,完善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完善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 然资源资产监管体制”“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稳定发展对外贸易”。

从推进、深化,到深入完善,我国在三年里在改革的态度上显得更加明确和稳定。2011年面对新的形势,《政府工作报告》则表示“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仅添加了“稳妥”的提法,字数也更为精简,折射出在改革的同时注重求稳、维稳的思路。

新增内容

相比前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特别新增要“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此前,中国银行行长周小川在1月6号表示,下一阶段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外汇管改革将率先实现直接投资基本可兑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曾在不同场合谈到,考虑开展人民币加入SDR成分货币的讨论。如果今年人民币进一步提高可兑换程度,无疑就离加入SDR的门槛更进了一步。这对人民币国际化和我国进一步的对外投资是有利的。

财力与事权匹配将成为“十二五”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今年特别把“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2010年的财税重点是围绕着“增值税”转型和“税制改革”。当下我国75%的财权被上面拿走,25%留给地方。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近15年间,中央财政收入占比从40%上升到50%以上,地方财政支出占比却从60%持续攀升到80%。由此引发的土地财政也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中央地方财权与事权的平衡化,既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第一环,也是解决土地财政、融资平台问题的根源。同时,该制度的建立也会对抑制房价起到积极作用。

今年提出“要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和各类电价定价机制,推进水价改革”。“价格改革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承受能力。”稳定物价被列为今年十大工作重点之首。2月份CPI同比增长4.9%,高通胀率,高房价让中国生活在基层的老百姓叫苦不迭。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考虑低收入群众,合理分配收入,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这种声音无疑让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那么如何把惠民工程落实才是下一步工作的关键。

一升一降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节能减排,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和深化改革开放。

民生成为了今后的执政重点。稳物价、调房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些“硬仗”都要通过“改革”促转变。

跟以往的《政府工作报告》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出现了“一升一降”的变化:经济增长预期指标从年均增长7.5%下调为7%;居民收入预期指标从年 均实际增长5%提高为7%以上,明确提出收入增速不低于经济增速,在实施中要努力实现和经济发展同步。“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11.2%,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则从“唯GDP论”转向“唯民生论”,重视人民幸福感的提升。从“强国”到“民富”,这其中滞留下的枷锁,也唯有改革才能突破。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