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1-18
李平
订阅

河北省发改委官员质疑产业转移理论

经济观察网讯 记者李平 不久前的一天早上,河北省发改委副主任谢占海起床后打开电视机,北京电视台正在播新闻,又有三个工业项目转移到了河北。

“主持人非常自豪地说,随着这三个高污染项目转移到河北,北京完成今年的蓝天计划有了保证。”在日前召开的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上,谢如是回忆。他说,尽管这两个项目打着京冀区域战略合作的旗号,但他看了这条新闻心里特别不好受。

在经济学界,产业转移理论曾经盛极一时,并长期主导了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实践。发达国家和地区面临产业升级换代的情况下,可以把淘汰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理论认为,这种做法既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新产业腾出了空间,又给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机会。

作为东部地区少数几个欠发达的省份,河北省也热衷于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而向河北输出产业项目也被看作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来自官方和学界乐观的评论认为,通过接受京津转移的工业项目,河北可以实现崛起。

“真正又环保、效益又好的项目人家会转移给你吗?通过接受别人淘汰的落后项目能真正实现河北经济崛起吗?”谢占海向河北发展改革系统的官员们发问。

谢的发问并不仅仅是因为北京电视台的一则新闻。更深层的原因是,产业层级低下已经成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偏重于冶金化工建材等高污染高能耗工业,用该省官员的概括就是“傻大黑粗”。依靠这类产业能否实现经济腾飞本身就值得商榷,而它带来的环境资源等社会问题更是让该省官员忧心。

尤其是,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趋势之下,这类企业又面临着极大的产业政策风险。数论淘汰落后产能,河北都被作为反面典型,受到国家调控部门特别关注。

对此,唐山市发改委一位官员感触良深。“这类产业政策风险极大,标准三五年就提高一次。我们辛辛苦苦找到一个项目,刚刚投产没几天,就被列入淘汰目录,投资赶不上淘汰快。这种情况越来越多,该引起我们警惕了。”

谢占海告诫来自河北各地的发展改革官员们:“我们不应该再受产业转移理论约束,要有勇气有信心去搞高端产业,否则我们只能给别的省市打工。”

“我们是有这方面资源的,就看我们能不能利用好。”一个让他记忆犹新的事例是该省的两所央属高等科研机构。“我让有关同志去跟他们谈合作,结果没谈成。我们的那位同志嫌人家架子太大。”但随后另外一个省的公司却绕过河北省官方直接跟着两个所签订了合作协议,连人带技术全部带走,后来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通信设备企业。

“为什么这个公司在我们河北做不起来却在别的省能做起来?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认真思考。”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