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费听证“中国结”:垄断下的蛋
1月22日,那场关于手机漫游费的听证会只是一个开始。
听证会并没有对两套调整方案做出最终的取舍,不过,在资费过高的舆论压力和运营商的利益纠葛之间,监管部门面对两难的抉择。
漫游费争议
22日,在听证会后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许昆林说,将进一步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调整、完善资费调整方案,以最快的速度尽早出台。
可以预料的是,高出本地通话标准资费的0.2元是肯定会被取消。参加本次听证会的消费者代表、沈阳左城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沈长征表示,这次首先要争取保住取消漫游费的胜利果实,“移动资费降价要一步一步来,下次可能针对的是长途话费”。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定义,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是指移动电话用户离开其归属本地网,在国内其他本地网使用移动电话业务时发生的基本通话费。用户在国内漫游状态下进行通话时,不发生本地通话费。
一般来说,漫游通话费包括因手机移动到异地而产生的漫游信息交换建立费(成本几乎为零)和长途通话费。
北京消费者代表张严方认为,听证会脱离市话费、长途电话费等孤立地讨论漫游费的方案毫无意义。因为消费者感觉漫游通话费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中相当大的比例是漫游长途费。
中国网通独立董事侯自强说,漫游费完全是由于用户注册地的不同而收取的费用,取消是合理的,但这并未触及移动高资费的根本。他说,移动资费不合理的地方在于,消费者出省后就不能继续享用已经购买的单向收费套餐,就要双向收费。
由于中国移动的通话费定价上限高,各地是通过套餐把资费水平降下来的。一个购买了北京套餐的用户,在本地接电话不收钱,到了上海接电话也应该享受免费接听。但是跨省后就无法再享受套餐,而是双向收费。这样做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当地移动公司的利益——外来用户不能白白使用当地的电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平衡收入,使跨省的通讯费用比本地用户拨打长途要贵,否则高资费地区的用户都将向低资费地区流动。
中国移动在全国按照分公司、子公司机制运营,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成为各省公司的母公司后,各移动通信省公司从原来的企业的一个部门而一跃成为企业法人,各个子公司之间是平行关系,实行独立核算经营,自负盈亏。
一位中国移动的经理称,异地通话的整体资费偏高,目的之一就是使消费者不能从低资费地区购买价钱便宜的卡在高资费地区使用,从而保护运营商在这些地区的高资费和超额利润。他表示,漫游通话费还有下降的空间,它是平衡利益关系的产物。
在付亮看来,如果本地通话费和长途通话费不同时调整的话,那么就可能出现明显的套利空间——北京的用户漫游到上海的资费比上海本地用户资费还低,这是不合理的。但漫游通话费的进一步下调也存在很多障碍:
首先,本地基本资费仅比漫游基本资费低0.2元/分钟。如果降低超过0.2元/分钟,会出现漫游资费和本地移动基本资费倒挂的现象;其次,固网资费、长途资费与漫游资费之间也可能出现倒挂;第三,各地资费差异,目前已出现大量广东等地漫游套餐用户在外地使用的情况;第四,现行的移动与固网运营商之间结算。
事实上,早在2005年信息产业部就规定漫游费实行 “上限管制”,准降不准升。然而,高额漫游费在失去政策支持后依旧坚挺,这与公众注意力集中在了资费标准调整和单向收费上有关,而运营商在公众压力不明显的情况下,仍然在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
付亮透露,现在几大运营商都在将管理权限向总公司集中,中国电信是比较明显的,收权的目的就是不希望看到各地子公司诸侯割据,一个集团下的各个公司之间打起来。
垄断下的蛋
漫游通话费的降低对其他电信运营商的影响更大。
中国联通显然难以承受第二方案。中国联通认为国内漫游费下调,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中国联通的市场占有率。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铁通等三家运营商也担心,降低资费将加快移动分流固话的速度。
“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不装固话了。”中国网通独立董事侯自强说。
中国铁通发言人郭小昭认为,漫游费的下降短期内对铁通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间接影响也会有——例如移动会有更多的用户使用,从而影响到其他运营商的收入。赛迪顾问副总裁郭海涛则表示,这次的冲击没有上次移动单向收费那么严重——“单向收费对其他运营商的打击则是致命的。”
中国移动2007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改单向收费固然导致部分话费损失,但因为业务量的扩大,其总收入和总利润增长更为迅速。2007年1月-11月,移动电话用户增幅达到18.5%,至5.39亿户。与此同时,固定电话用户为3.69亿户,同比下降0.3%。2007年年底,信产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固定电话用户连续四个月出现负增长,仅11月份就减少137.6万户。
联通与移动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四大运营商公布的去年12月用户增长情况显示,联通公司GSM网当月新增用户比11月减少了6万户。
监管部门显然也希望尽量延缓移动漫游资费的下降速度和幅度来缓解其他电信运营商的压力。国务院国资委考核局处长陈炳立公开表示,国资委认为第一个方案合理,希望降得越少越好。
信产部价格清算司司长王占甫承认,下调国内漫游费对固定电话的冲击确实比较大,但这要通过进一步推进电信体制改革,进一步在企业均衡发展方面采取措施,包括固定电话的全业务经营问题等等来解决。
侯自强则认为,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很难改变,其他运营商再建立网络和中移动竞争已经来不及,而初建网络的运营商则还处在高成本投入的初期阶段,根本无法与移动在资费上竞争。
“前几年政策失误,造成中国移动一家独大。”侯自强认为,如果早在三到五年前就发给固网运营商全业务牌照,就可能不至于造成现在中国移动的垄断局面,现在其余电信运营商再想与中国移动竞争,已经几乎不可能了。
漫游费听证“中国结”:垄断下的蛋
杨阳
352
2008-01-28
杨阳
1月22日,那场关于手机漫游费的听证会只是一个开始。
听证会并没有对两套调整方案做出最终的取舍,不过,在资费过高的舆论压力和运营商的利益纠葛之间,监管部门面对两难的抉择。
漫游费争议
22日,在听证会后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许昆林说,将进一步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调整、完善资费调整方案,以最快的速度尽早出台。
可以预料的是,高出本地通话标准资费的0.2元是肯定会被取消。参加本次听证会的消费者代表、沈阳左城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沈长征表示,这次首先要争取保住取消漫游费的胜利果实,“移动资费降价要一步一步来,下次可能针对的是长途话费”。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定义,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是指移动电话用户离开其归属本地网,在国内其他本地网使用移动电话业务时发生的基本通话费。用户在国内漫游状态下进行通话时,不发生本地通话费。
一般来说,漫游通话费包括因手机移动到异地而产生的漫游信息交换建立费(成本几乎为零)和长途通话费。
北京消费者代表张严方认为,听证会脱离市话费、长途电话费等孤立地讨论漫游费的方案毫无意义。因为消费者感觉漫游通话费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中相当大的比例是漫游长途费。
中国网通独立董事侯自强说,漫游费完全是由于用户注册地的不同而收取的费用,取消是合理的,但这并未触及移动高资费的根本。他说,移动资费不合理的地方在于,消费者出省后就不能继续享用已经购买的单向收费套餐,就要双向收费。
由于中国移动的通话费定价上限高,各地是通过套餐把资费水平降下来的。一个购买了北京套餐的用户,在本地接电话不收钱,到了上海接电话也应该享受免费接听。但是跨省后就无法再享受套餐,而是双向收费。这样做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当地移动公司的利益——外来用户不能白白使用当地的电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平衡收入,使跨省的通讯费用比本地用户拨打长途要贵,否则高资费地区的用户都将向低资费地区流动。
中国移动在全国按照分公司、子公司机制运营,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成为各省公司的母公司后,各移动通信省公司从原来的企业的一个部门而一跃成为企业法人,各个子公司之间是平行关系,实行独立核算经营,自负盈亏。
一位中国移动的经理称,异地通话的整体资费偏高,目的之一就是使消费者不能从低资费地区购买价钱便宜的卡在高资费地区使用,从而保护运营商在这些地区的高资费和超额利润。他表示,漫游通话费还有下降的空间,它是平衡利益关系的产物。
在付亮看来,如果本地通话费和长途通话费不同时调整的话,那么就可能出现明显的套利空间——北京的用户漫游到上海的资费比上海本地用户资费还低,这是不合理的。但漫游通话费的进一步下调也存在很多障碍:
首先,本地基本资费仅比漫游基本资费低0.2元/分钟。如果降低超过0.2元/分钟,会出现漫游资费和本地移动基本资费倒挂的现象;其次,固网资费、长途资费与漫游资费之间也可能出现倒挂;第三,各地资费差异,目前已出现大量广东等地漫游套餐用户在外地使用的情况;第四,现行的移动与固网运营商之间结算。
事实上,早在2005年信息产业部就规定漫游费实行 “上限管制”,准降不准升。然而,高额漫游费在失去政策支持后依旧坚挺,这与公众注意力集中在了资费标准调整和单向收费上有关,而运营商在公众压力不明显的情况下,仍然在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
付亮透露,现在几大运营商都在将管理权限向总公司集中,中国电信是比较明显的,收权的目的就是不希望看到各地子公司诸侯割据,一个集团下的各个公司之间打起来。
垄断下的蛋
漫游通话费的降低对其他电信运营商的影响更大。
中国联通显然难以承受第二方案。中国联通认为国内漫游费下调,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中国联通的市场占有率。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铁通等三家运营商也担心,降低资费将加快移动分流固话的速度。
“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不装固话了。”中国网通独立董事侯自强说。
中国铁通发言人郭小昭认为,漫游费的下降短期内对铁通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间接影响也会有——例如移动会有更多的用户使用,从而影响到其他运营商的收入。赛迪顾问副总裁郭海涛则表示,这次的冲击没有上次移动单向收费那么严重——“单向收费对其他运营商的打击则是致命的。”
中国移动2007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改单向收费固然导致部分话费损失,但因为业务量的扩大,其总收入和总利润增长更为迅速。2007年1月-11月,移动电话用户增幅达到18.5%,至5.39亿户。与此同时,固定电话用户为3.69亿户,同比下降0.3%。2007年年底,信产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固定电话用户连续四个月出现负增长,仅11月份就减少137.6万户。
联通与移动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四大运营商公布的去年12月用户增长情况显示,联通公司GSM网当月新增用户比11月减少了6万户。
监管部门显然也希望尽量延缓移动漫游资费的下降速度和幅度来缓解其他电信运营商的压力。国务院国资委考核局处长陈炳立公开表示,国资委认为第一个方案合理,希望降得越少越好。
信产部价格清算司司长王占甫承认,下调国内漫游费对固定电话的冲击确实比较大,但这要通过进一步推进电信体制改革,进一步在企业均衡发展方面采取措施,包括固定电话的全业务经营问题等等来解决。
侯自强则认为,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很难改变,其他运营商再建立网络和中移动竞争已经来不及,而初建网络的运营商则还处在高成本投入的初期阶段,根本无法与移动在资费上竞争。
“前几年政策失误,造成中国移动一家独大。”侯自强认为,如果早在三到五年前就发给固网运营商全业务牌照,就可能不至于造成现在中国移动的垄断局面,现在其余电信运营商再想与中国移动竞争,已经几乎不可能了。
- 中国移动总裁:移动国际漫游费太高了 | 2008-04-13
- 漫游费听证“中国结”:垄断下的蛋 | 2008-01-29
- 信产部发改委将举行降低手机国内漫游费听证会 | 2008-01-03
- 手机漫游费上限年内公布 | 2007-07-04
- 中华工商时报:谁在保护手机漫游暴利 | 200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