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收了5分钱:粮农困境(2)
1 | 2 |
这些粮食在粮库中存储,一旦与买家签订合同,就会由火车运送到辽宁北良港,在那里装船运往玉米需求地区。
在这个过程中,玉米价格完成了第二次飞跃。
据悉,从长春到北良港一吨玉米的铁路运费是100多元,从北良到广州的海运费用差不多每吨160元。由此推算,玉米到达销区每斤八九毛钱,是正常的价格。
持续上涨可期
在李长海到粮库卖粮的第二天,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的善友粮库则挂出了“停收”牌。
2月27日下午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前后有七八辆满载玉米的卖粮车被拒之门外,不得不掉头返回。
该库一位副主任告诉本报:“我们已经完成国储收购任务了。”作为中储粮吉林分公司直属库,该粮库主要执行国储收购计划。
该粮库院内用红纸写着粮价:0.54元/斤-0.63元/斤。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收购价0.63元的是含水14%的干粮。
尽管善友粮库离家不过5里地,但善友镇农民葛海东(音)宁可跑到30多里外的华润赛力事达玉米工业有限公司卖粮。“国有粮库压级压价很厉害,而且质量稍差就干脆不收。华润这里好坏全收,价格好说话,而且给现钱。”
葛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承包了15垧地全部种玉米。在过去的三年中,市场玉米价格从大约6毛涨到接近9毛,但他卖玉米的价格只不过从4毛5左右涨到现在的5毛多。即使这有限的涨幅,他认为也不是收益于终端市场的上涨,而是吉林各地蜂拥而起的玉米深加工企业。
“以前只有粮库收,我们求着人家,人家还不搭理我们。现在他们不收我们就卖给加工企业,那些大粮库也得随行就市。”
据华润公司提供的数字,收购价折合成干粮已经达到每斤0.69-0.70元。这个数字要远远高于善友粮库的0.63元/斤。
业内专家告诉本报,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吉林省曾寄望于发展深加工企业托起玉米价格,这项政策一度达到预期的目的。据该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6年全省玉米产量193亿公斤,实际加工80亿公斤,占41%。
该省的一份官方报告称,“在粮食加工业的拉动下,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粮价稳中有升,种粮效益明显提高。”
200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7.8%,2004年增长18.6%,2005年增长8.8%,2006年增长10%以上。
但因为涉嫌危及粮食安全,从2006年底起国家发改委便叫停玉米深加工业。这让吉林的玉米加工产业遭受巨大打击。来自吉林省商务厅的消息,吉林省玉米深加工合同外资同比减少近70% 。很多筹备中的玉米深加工项目被紧急叫停。
对此,一位深加工企业负责人认为:“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讲不宜发展燃料乙醇等深加工产业,但考虑到东北粮食运力和仓储能力等诸多瓶颈,发展粮食加工业才是解决农民卖粮难的可行办法。”
尽管化肥、种子价格暴涨,玉米又卖不上价,但马英杰还是必须要种粮,因为这是眼下他惟一的谋生方式。但更多的人则正在考虑放弃土地出外打工。在现有的粮食生产体制下,为了留住更多的农民经营土地,玉米价格的继续上涨,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
1 | 2 |

- · 易宪容:一年内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 2009-08-11
- · 微调再解释见证一个矛盾的央行 | 2009-08-09
- · 秋风:通货膨胀已经发生了 | 2009-07-24
- · 王国刚:CPI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 | 2009-07-21
- · 不通货膨胀还能咋办? | 200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