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现场:成都不眠夜(1)
1 | 2 |
网络版专稿 驻川记者 张晓晖 张晶 成都报道 “有蚊子吗?”翻来覆去睡不着的王可坐起身,问着旁边的母亲,她的狗被拴在旁边的大树上,与它的主人一样,蹲坐在成都的街头,不敢入眠。
此时,距离汶州大地震已经过去10个小时整,邻近震源中心一座座城市的居民却无法入眠,警报还没有解除,人们担心余震会再一次的发生。
成都,这座以悠闲生活方式著称于世的城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惶恐,以至于城市中心的马路上,到处横七竖八的躺着没有合眼的居民。
无法入眠的,还有连夜赶到灾区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彻夜忙碌的护士,紧张工作的医生,维持秩序的警察,还有,那些因为灾难来临而24小时没有关门的商店。
不能入眠的,是那些为了打通都江堰和汶川县城之间因为山体滑坡而堵塞的道路的武警战士们。
谁也没有办法预料,如此巨大的灾难,会在一夜之间降临在这个人口仅有十余万的山区小县城,直升机在夜空中如蜜蜂般穿行,时间就是生命,早那么一秒钟,成百上千条生命就有可能被挽救。
谁也不敢入睡,在成都各大医院的门口,13日凌晨三点,仍然有不断涌来的人们无偿献血,这一天,注定将成为中国灾难史上的重要一页。
当记者抵达成都的时候,这座城市出与安全的考虑,已经全面中断天然气的供应,电视台24小时不断播出最新的地震灾情,人群凝聚在屏幕面前,每一个人都备受煎熬。
手机成为人们相互安慰的唯一工具,尽管短信和电话,都不容易被接通,但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的亲人尽管有可能正被埋在废墟之下,但是他们顽强的生命仍然在跳动着,政府是自己目前唯一的希望。
“70年代的大地震也经历过,远没有这次厉害。”粟先生坐在路边,抱着他那只藏獒回忆道。
也是因为三十年前那次经历,下午遭遇这次灾难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反应迅速”。冲到楼下,看着远处的高层住宅晃来晃去,一时分不清是自己晕眩还是楼真的在晃。“冲下来的人跟我说,他们从20层一直跑到8层,觉得晃动的感觉还是没停。”
“新建的建筑都抗得住,所以人们也不太担心。”这位粟先生介绍说,成都的建筑5层的是70年代建的,6层的是80年代建的,7层的是90年代建的。和高层住宅相对的成都博爱医院,是上世纪70年代的建筑,外墙一面部分瓷砖已经震落到地。夜晚来临的时候,医务人员陆续将所有病人转移到对面的绿化带,几辆救护车停在旁边,随时准备进行各种救援。
1 | 2 |
- 五粮液 地震或将影响后续销售 | 2008-05-14
- 相互温暖的陌生人 | 2008-05-14
- 沪深73家上市公司公告受灾影响 | 2008-05-14
- 但愿路敞开 | 2008-05-14
- 都江堰地震现场 | 200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