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首例公交民营化遇挫真相(1)
1 | 2 |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周锡 5年前,温州商人张朝荣很是风光,买断了湖北十堰市18年的城市公交特许经营权,斥巨资收购了十堰公交所有财产,拉开了国内首例公交民营化改革。但曾经的风光却是明日黄花,今年4月,十堰市政府决定收回张朝荣的公交特许经营权。
在事先没有告知的情况下,由十堰市政府副秘书长担任书记的公交公司“临时党委”,接管了公交公司财产、冻结企业账户。对此,张朝荣“非常愤怒”,指责政府强行接管公司的财产,是行政违法,严重侵犯了民企的合法权益。
引发政府收回经营权的导火索,是今年4月15日的公交罢工停运事件。事实上,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由于员工不满公交民营化改革带来的身份和收入的变化,十堰公交公司先后发生了4次罢工停运事件。
于是,这场备受瞩目的公交民营化改革,未行多远又重新回到了起点。
十堰市政府认为,公司管理不善导致公交停运,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产生活秩序,收回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而张朝荣反击说,不是公司管理不善,而是政府不作为,国家给予公交事业的政策和补贴没有到位,才导致公交停运事件,“我成为公交民营化改革的牺牲品”。
员工的担心
“怕下岗,怕收入减少,怕政府卖掉企业撒手不管”
2002年6月,温州五马汽车出租公司的董事长张朝荣和几个温州企业家一行,受邀到十堰考察投资项目。十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全国汽车工业基地之一。
这次短暂的考察,让张朝荣和十堰官员有了初步接触。此后,十堰市政府欲把公交公司作为国企改革的龙头,来推动全市的国企改革步伐。同时,张朝荣的背景引起了当地官员的兴趣。
今年58岁的张朝荣,1985年在温州涉足公交行业,成立了五马汽车出租公司。十年后,张朝荣的鹿城运输总公司与温州市公交总公司合资成立温州公交鹿城中巴有限公司,打破了温州国有公交企业的垄断局面,竞争中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随后,十堰市政府三次赴温州招商,邀请张朝荣去十堰考察投资环境。“你们虽然不是外商,但也可享受外商待遇”等口头许诺,让张很动心。
得知张朝荣有意投资公交,当地官员立即表示,不仅仅是公交,长运集团也都可以买去。当年12月,张朝荣再次赴十堰,开始就投资公交与当地政府进行交流。当时有十堰官员表示,如果能将难度最大的公交公司改制,那98%的国有企业就能全部改制。
双方先后进行了6次谈判。与此同时,国有事业单位的公交公司要“民营化”的消息不胫而走,国有企业职工身份要变成了私人企业的 “打工仔”,这令大多数公交公司员工难以接受。当时就有人扬言:“宁拿政府的500元,也不要私人老板的800元。”
2002年12月11日,为抵制即将到来的改制,十堰市公交线路停运一天。当时职工主要有三怕:怕下岗;怕收入减少;怕政府卖掉企业撒手不管。停运事件后,当地政府官员向张朝荣承诺“会处理好停运事件”,并派政府官员与张朝荣进一步沟通。
此时中央有关部委也极力推进各地的公交民营化改革。当年年末,建设部颁布 《关于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首次提出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参与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张朝荣说,这个意见,让他看到公共事业民营化的美好前景,增强了他的收购决心和信心。
随后,十堰市政府与张朝荣草签了意向性协议。张朝荣说,当时十堰主要官员口头许诺:享受外资优惠待遇,以及招商引资全部优惠待遇;企业税收三年全免,四年减半等。然而,一位十堰市政府官员日前接受本报采访表示,一直来,十堰最优惠外资待遇,也只有“两年免税、三年减半”一说。
而且十堰方面还承诺,只要张朝荣投资超过5000万元,就可以超低价获得市中心的百亩地块。这无疑消除了张对公交营运的顾虑,“万一公交亏损的话,我可以用这地块来弥补”。同时,有政府官员“支招”:随着城市发展,公交场地要另外征地外迁,原有场地就可以搞房地产开发。
“改革的最大风险是政策”
“只要优惠政策到位,那企业就没有问题。”
十堰官员许诺的诸多 “优惠政策”,让张朝荣最后下定了决心。2003年3月,张朝荣的温州市五马汽车出租公司(简称“五马汽车公司”)与十堰市政府正式签订《股权协议书》。十堰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公交事业全盘民营化的城市。
十堰市国有资本全部退出公交公司后,张朝荣以2310万元的价格收购国有净资产权,还承担十堰公交公司原债务7000多万元。张还决定把新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中32%的股份,拿出来给公交公司的职工持股,但大多数员工对这个计划并不热情,拒绝接受这个股权。后来公交公司的员工总共只拿走了2.44%的股权。
股权协议明确规定:乙方(温州五马汽车出租公司)享受外资待遇,享受政府招商引资规定之全部优惠待遇;原公司职工的补偿费问题,由甲方(十堰市政府)负责,与乙方无关;乙方承担政府要求的全部社会义务等。同时,甲方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保证合资公司的公交营运处于正常状态。
协议签订后,张朝荣按规定支付了定金200万元,并定购了60余辆空调公交车。“资金已经打进来了,不干那是不行了。”张朝荣说,当时他很清楚,这项改革最大的风险在于政策,“只要优惠政策到位,企业发展就没有问题。但如果他们要搞我的话,那我一夜之间就死定了”。
2003年4月29日,改制后的“十堰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宣布成立,当晚央视《新闻联播》也对此进行报道,张朝荣“看了很舒服”。当天晚宴时,十堰市委书记、市长陪伴左右,下面都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局长,张朝荣感到“很风光”。
期间,张朝荣和十堰市政府官员,就“具体优惠政策”展开最后谈判。但令张感到意外的是,原先官员许诺的优惠政策,却不能具体地反映在协议上。口头许诺毕竟不大靠谱,但张朝荣看到了 “那块豪华地块留下足够大的拓展和赢利空间”。
2003年5月,十堰市建设局和公交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张朝荣以每年800万元的价格,买断十堰市22条公交线路18年的特许经营权。该合同规定,公交公司承担政策规定和政府所赋予的社会义务 (如军人、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有关政策规定的免费乘车义务);城区中巴车取消,采取大公交运营方式替代,并按市场运作方式出让特许经营权等。
1 | 2 |

- · 高速铁路网初具规模 8小时交通圈将覆盖全国 | 2009-08-12
- · 驻华使节团新疆了解"7·5"真相 呼吁加强反恐合作 | 2009-08-12
- · 收购两民营电表企业 航天科工分羹智能电网 | 2009-08-11
- · 最高法:全国95%以上刑事案件将规范量刑 | 2009-08-11
-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全国媒体赴姚安灾区慰问演出圆满结束 | 2009-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