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潮说,县乡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关键在县委书记。
然而,一些新任县委书记上任伊始便猛烧“三把火”,满怀豪情,倾向修大广场、观光塔、三番五次重修路,引进一些见效快但后患无穷的夕阳产业等等,热衷见效快等“立竿见影”的“实绩”,尽快做出“政绩”感谢组织和人民的“期望”。但这些往往变成了追求虚假指标和轰动效应,违背科学的瞎折腾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李源潮强调,县委书记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全县党员干部作出榜样。要践行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比贡献大小不比职务高低,比群众口碑不比名利多少,比心灵和谐不比物质享受,在当地发展进步史中留下自己的奉献。
“讨论之后,从现实情况来看,自己觉得离‘三比三不比’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曹山透露,在私下里,一些县委书记确实在深刻检讨自己。
“我们还谈到了不久前湖南道县原县委书记易光明被双规之后,当地百姓放鞭炮庆贺的事情,大家也对此现象作了分析,县委书记当到这种地步,确实让老百姓心寒。”曹山说,在一些反腐学习的案例中,一些县委书记把工作贡献当作索取更高职务的砝码,为了达到个人升迁的目的,不惜跑官买官,走上歪门邪道。有的靠金钱开道,有的寄希望于风水先生,有的为骗子的花言巧语所惑,最终身败名裂。
还有一些县委书记为了捞取政绩,谋取快速升迁,不惜劳民伤财,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以至于出现了把光秃秃的山用油漆涂绿、路边建起几公里高墙以挡住农民破旧的房屋、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却建起豪华办公楼等咄咄怪事,老百姓怨声载道。“形形色色,不一而论,也令人警醒。”曹山说。
提升基层官员执政能力
自古以来皆言 “郡县治,则天下安”。国家行政学院刘旭涛教授认为,从国家权力结构上来看,县域恰好处在一个五级行政的单一制国家的第四级,由于乡镇一级没有全面的治理能力,县域基本上是一切政策的终端,同时又是民意直接反馈的底端。这样的权力结构现实,就使得县政成为一个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也是观察政局变迁的晴雨表。
而县委书记的执政能力如何,思想作风怎么样,不仅关系一个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且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县委书记是县级政权的“一把手”,处于班长地位、居于核心位置,既是基层干部,又是一方统帅;既是宏观决策者,又是具体执行者。官不大,但舞台很大,责任很重,关系百姓福祉,影响一方发展。
刘旭涛认为,这也是中央要集中培训县委书记的“良苦用心”。提升基层官员执政能力迫在眉睫,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素质成为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
曾任中央党校教育长的李兴山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从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时起,自己先后参加过16期基层干部短期培训班,接触过超过2000名县(市)委书记。“中央党校的培训对提高这些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以及他们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把握很有帮助。”他说。
- 新兵亮剑 2010-03-02
- 教育局的暴力化 2010-02-09
- 中国最大黑客培训网站被封 2010-02-08
- 人民币升值暗战 决策层酝酿维稳 2010-01-23
- 河北蔚县原县委书记因瞒报矿难获刑13年 201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