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10 城市市长首聚合肥 共谋“崛起大计”
汪言安
12:02
2010-04-20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汪言安 经济观察网记者从安徽省委宣传部有关方面获悉,17日,安徽“皖江城市带”10城市市长共聚合肥,以“大江唱皖”为主题,共谋皖江崛起大计,这也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之后,皖江10城市首次聚在一起,各自表达对这一国家战略的理解,以及对将来所要面临问题的思考。

合肥市长、芜湖市、池州市、巢湖市、六安市、宣城市、铜陵市、滁州市、马鞍山市、安庆市等10个皖江城市带市长出席本次会议并做主题演讲。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安徽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被认为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安徽改革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规划。

合肥市长吴存荣在主题发言中表示,就合肥而言,承接产业转移实际上是对过去招商引资的一种延伸。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复,今后将会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上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外的产业转移。

为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合肥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方面的对接,据吴存荣介绍,目前,合肥市已集中出台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现代服务业、推进自主创新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四项政策体系,并将研究出台支持地方金融体系建设等相关政策。

在基础设施对接方面,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大建设”,特别是进一步提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同时,积极做好城乡合作开发。此外,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外来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承接产业转移,除了不遗余力去加强对接,更重要的是以开放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共同承担着安徽崛起的新希望,承担着全省人民寄予的厚望和重托。”吴存荣表示。“但是真正让外来投资者满意,真正把大产业招来还要花很大工夫。”

宣城市市长虞爱华认为,要抓住皖江城市带的历史性机遇,需要做好“五大”,就是编制大规划;思想大解放;推进大建设;开展大宣传;组织大招商。“四月美景人人夸,宣城遍地油菜花,走过一城又一城,情有独钟是宣城。”虞爱华向与会者发出邀请。

在这次皖江城市带10个城市中,唯有六安市没有全境被纳入,而只有该市的舒城县和金安区,六安市长张韶春解释了六安市的县区为什么列入了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的问题。他认为,第一,皖江城市带不是滨江城市,六安的金安区、舒城县本来就是长江流域,列入示范区理所当然。另外六安是一个承东启西的位置。环境容量比较大,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列入示范区非常必要。“同在一个大舞台,同样一个起跑线,对于发展中的六安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把区位当成优势,容易误事;把区位变成优势,才是本事。”出席这次市长论坛的10个城市的市长们还表达了这样一个担忧,一直以来,由于城市之间本身的水平和区位差异,如何加强有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国家政策的优势,共同发展,也是为研究者所担忧。

此前,中共铜陵市委书记姚玉舟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的时候就明确表示“理性竞争、合作共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皖江城市带各城市之间,既是竞争对手,更是合作伙伴。当然,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激烈竞争中,要尽力避免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

姚玉舟认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承接产业转移一个最基本的思路就是找准最具优势的资源,吸引发达地区最具关联度的要素。因此要有一种“舍得”的思想,既不能搞大而全,更不能搞小而全。什么都想要,结果必然会不择手段。其次,结合政策的创新、创造,都必须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实施。再次,特色定位也是规避皖江城市带之间恶性竞争的有效方法。选择与皖江城市带其他城市有差异的产业定位,这样就不会与其他城市形成恶性竞争局面。最后就是期待安徽省委省政府尽早出台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求城市之间切实增加大局意识,找准定位,密切配合,相互策应,形成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保证示范区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