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不怕震”社区开建 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周靓
15:54
2010-05-05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靓 据辽宁日报报道,不久前,全国第一个“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在大连市奠基。该项目从规划设计入手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建设地震应急避险场所、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救援队伍和加强宣传教育等,以全方位地提高社区的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我国属于欧亚大陆板块,地质构造复杂,断层活动频繁,20世纪我国大陆发生8.0级以上地震 7次,7.0~7.9级地震 65次,6.0~6.9级地震382次。据了解,我省的大连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5次5.0级以上的地震,2次在近海,3次在陆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

怎样才能尽量减少震灾给我们带来的伤害?随着地震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已能较好地测知地震可能会有多大,会造成怎样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统计出地震发生的概率。然而,地震预测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在这种情况下,专家们普遍认为,人类对付地震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预防工作。

3月21日,全国首个“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在大连市奠基,该项目是该市地震安全城市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沙河口区西安路改造二期工程的重要项目。项目建成后,在这个占地近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的社区里,不仅可以确保建筑物“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而且还能在震后容纳区内及周边11万人在此避难。此外,大连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还将在澳南明秀山庄项目中,按照地震安全社区标准规划建设20万平方米的高端住宅小区。

“房子盖结实了,就是最好的避难场所。”到大连指导地震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主任吴建春说,“大连市开始建设地震安全社区,就是防震理念落到实处的体现,取得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向全国推广。 ”

要为全国“打样”

到目前为止,“地震安全社区”还未形成一个具体的、权威的定义。但可以推断,这个定义的酝酿与确定,注定将与大连市建设“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创新之举密切相关。

据了解,现有的“安全社区”概念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它涉及到人们生活、工作乃至环境等各个方面,涵盖了交通、体育运动等诸多领域,但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并没有充足考虑。

我国的地震安全社区建设正处于探索与实践阶段,迫切需要建立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规范。为此,中国地震局多个部门与大连市地震局联手开展了 “地震安全社区建设标准研究”,并申请了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他们将结合大连市对此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考地震行业规范和其他相关行业的类似建设标准和具体指标,给出“地震安全社区”的定义、内涵和建设目标,给出构建地震安全社区的基本标准,从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和后期社区管理等方面给出建设地震安全社区的具体实施技术规范。为此,大连市地震局会同中国地震局专家,先后与来自德国、日本的抗震设计专家进行研讨,论证建设方案,优选技术规范,完善规划设计。大连市地震局局长王忠国表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将从抗震设防标准、应急避险场所建设、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救援队伍和宣传教育等若干方面全方位地提高社区的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将为今后城市的规划建设,尤其是在地震安全方面提供示范和样板。 ”

绝不是简单地增加钢筋和水泥

为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国务院提出了新时期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奋斗目标(2006年-2020年),即“到2020年,我国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大连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有条件有能力率先实现国家防震减灾目标。”大连市地震局局长王忠国表示。大连市即将建设的两个地震安全社区,将在不大量增加钢筋水泥的情况下,通过采取隔震消能技术,按照7度抗震设防设计,达到8度的抗震目标。大连市永嘉集团戚士新董事长说:“为提高该项目的设防标准,该集团愿意在原有投资计划的基础上多增加2亿元的投资,为入住的业主建设震不倒的安全房子,为居民花钱买一份安全,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值得。 ”

按照传统的建筑施工方法,要想提高地震设防标准,就得大量增加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的使用,这样做不仅成本较高,还要额外占据更多空间,建筑的格局划分等也都会因此而受到限制。大连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项目中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彻底扭转建筑领域 “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就得增加钢筋水泥”的旧思路。该项目的规划技术方案由大连市防震减灾协会会同中国地震局专家共同设计完成。

“像这样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考虑房屋防震设计的项目,在国内还是第一个。 ”大连防震减灾协会秘书长王桂萱教授表示,“此次防震方案的设计得到了国内该领域内顶尖的院士、长江学者、教授们的支持,并举行了多次国际研讨会,吸收借鉴了日本、德国和意大利最成熟的防震减灾经验。 ”

据介绍,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和应急搜救分属建设和地震两个部门管理。而该项目能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开始防震设计,实现了两部门职能的对接,这也开了国内房屋震灾预防设计的先河。该项目从规划设计阶段就树立了地震安全社区的理念,并将把这一理念贯彻于工程施工和后期社区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与以往那些对已建成小区进行 “补充建设”的“地震安全示范小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防震减灾都有哪些“法宝”

近年来国内外地震灾害表明,提高社区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是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的最基本途径。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是贯彻防震减灾规划目标的基层实施主体。地震一旦发生,大连“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将凭借哪些“法宝”来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呢?

据了解,在地震安全社区中,建筑的每个单元都建有一个安全岛,配备地震应急包等灾害应急用品,并规划应急避险通道和应急避险场所;利用商业公共区间和小区绿地,按照室内和室外避难场地功能需求,规划设计相应的应急水源、电源和排水等设备,使整个社区的避难场地面积不低于5万平方米;在社区的综控系统中考虑应急指挥功能,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借鉴德国技术减灾署的先进经验,在社区建立100人规模的由物业和志愿者共同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社区内还设立了防灾减灾教育和宣传展示区域,形象地为居民示范:家中要常备一瓶水、一个手电,一套求救设备,以及遭遇地震后该如何逃生,震后如何节省体力、如何等待救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连市防震减灾协会自主研制出了系列、多功能地震应急包,它可以成为震灾发生后居民自救互救的有力武器,还可以成为专业救援队的装备;既可以应用在地震灾害当中,也适用多种灾害和意外事故的救助中,帮助遇险人员赢得更大的生还机会,中国地震局已将其列入科技成果项目,由中国地震局监制推广应用。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