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林王平介绍,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是指通过科学设置和确定积分指标体系,对农民工入户城镇的条件进行指标量化,并对每项指标赋予一定分值,当指标累计积分达到规定分值时,农民工即可申请入户城镇。
早在2009年,中山市政府已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广东省的《意见》总体借鉴了中山市的经验和测评体系,坚持优先优秀农民工入户的原则,同时在中山方案的基础上加入了鼓励农民工流向县城和镇区等一些调整性政策。
试验
5月24日,中山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对获得2010年度积分制入户、入读公办中小学一年级资格的流动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共有5613个外来流动人员取得了相应资格。广东省公布《意见》的同时,中山完成入选排名公示,公安部门开始讨论“随迁”等问题。
中山市东凤镇好运来电器制造厂老板冯小虎原籍广东茂名,凭借11项个人专利积累了200多分,排名中山市第二。他说能入户是完成了一个愿望,“终于做到房子在,企业在,子女在,户口在”。
家住中山市城区的梁先生申请的入学也进入排名。梁先生表示,对比起赞助费,他和朋友最犯愁的,是学校学位不透明和“走后门”的情况。而积分入学“起码找到了进入公立学校的通道”。
在珠三角城市群当中,中山客观条件较为适中。“中山比较富裕,流动人口与政府的矛盾不大,流动人口比例适度,环境破坏不大。”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院人口与社会研究所所长郑梓桢说。中山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150万,实际流动人口数目约200万。这与中山户籍人口大致成1:1。2006年参与“平安中山”政府课题时,郑梓桢感受到中山市政府对流动人口较为关注的氛围。
早在2007年,中山的小榄镇、开发区、东升镇就推行积分入学。中山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信息调研科科长李有林考虑:“能不能将积分制推广成一般的、全市的做法?”
这与郑梓桢长期以来的想法不谋而合。郑梓桢后来担任管理研究课题主要参与者。
该流动人口积分入户制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正视了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
上述电器制造厂老板冯小虎拥有20年做家电的经验。1995年冯小虎先是在茂名开办自己的家电企业。其后,冯小虎发现,做家电业生意还须依靠珠三角发达的信息、物流和配套。在中山办企业以来,好运来电器制造厂的销售额每年增长超过20%。冯小虎尝试设计特色家电。点子想出来后,能马上找到人帮他做成产品,需要的10多种配件也在镇内找到,节省了运输成本。
其实,让冯小虎牵挂的是孩子还在老家读书,他希望下一代也能享受珠三角优质的资源。“子女以后能在这有好的发展”成了冯小虎的心愿。
板芙镇某化工企业负责人刘先生从江西来到中山十多年。他表示,事业基础、生活圈子都在中山扎下根来,极少机会再回家乡。刘先生表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真正成为本地人,这样很多事情办起来才方便。
“珠三角已经有足够的经济发力,现在需要社会发力了。”刘先生说。
流动人口积分制在中山推行之前,广东有针对大学生和优秀人才的入户制度。李有林表示,中山积分制与已有入户制度不排斥,流动人员可自由选择,积分制是“为入户多开了一扇窗”。
入户的门槛
林王平表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成为城乡建设舞台的主角。由于生活环境、知识文化各方面的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在技能素质、思想观念上都不同于他们的父辈,更加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并获得城市认同,更加渴望转变为“市民”,在城市稳定地工作、生活。
考虑到上述情况,广东总体上向中山借鉴了积分入户的制度。
广东省的管理办法延续了引入高素质人才的宗旨。《广东省农民工积分指导指标及分值表》显示,大专学历分值60,与高中学历的20分相比,拉开了40分的差距。本科及以上学历更可积80分。技师、事业单位工程技术工岗位二级、中级职称60分。分值较大的还有社会贡献类,例如“获得地级以上市委、政府或厅级以上部门表彰、嘉奖或授予荣誉称号每次可积60分,最高不超过120分”。
中山并不否认自己的目的就是引入高素质的人。积分制突出学历、职称和技能的重要性,这被中山副市长谭培安概括为 “有本事比有房产、有钱更重要”。
对此,中山市流管办主任陈惠超解释:“正是因为资源的限制,积分制设置高门槛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把低素质的人挡在门外,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地方财政的冲击。”
知情人士透露,中山市积分制首批进入排名的人当中,年龄在30岁左右、积分排名靠前的大多是企业主。
该知情人士表示,对于优秀的外来人员,积分制入户是“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较差的老一辈农民工则可能认为距离自己太远而放弃。
有11项专利发明在手的冯小虎,申请入户过程就完成得很轻松,他甚至没有交齐所有加分材料。
李有林指出,积分制入户入学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规范人口调控。设计者郑梓桢也表示,他希望通过积分制建立公平公正,有利有序,理性地将流动人口纳入城市管理,提供入户机会的通道。
规范化需要论证。郑梓桢透露,中山市流管办要求他们做积分分布测度。“流管办负责人当时问我,积分制设计‘会不会导致没有一个人能达标,还是所有人都达标’?”郑梓桢说。
变数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积分制和中山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广东的《意见》明确,积分制限省内户籍人口参与,农民工落户县城或中心镇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对于农民工子女入学,广东省未提出积分入学办法,只表示该人群“或可入读公立学校”。
对于限省内户籍人士参与积分制入户,郑梓桢的看法是“不违背大局观念”。“虽说自扫门前雪有争议,但是不扫门前雪,更难扫其他地方了。”郑梓桢打比方说:“根据人口需求与广东的经济社会承受能力,先让本省内户籍人口分布更均衡,也未尝不可。”
在广州,流动人口的数目是635万,流动人口子女人数高达40万;而深圳和东莞,流动人口更占人口总数8成以上。积分制的适用范围、指标设计,怎样做到兼顾科学调控与普惠于民,是今后考验执政者的重要课题。
根据《意见》,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指标由省统一指标和各市自定指标两部分构成,省统一指标全省互认、流通和接续,各市的自定指标可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政策设定。郑梓桢表示,各个城市必须依据自身的经济社会承受能力制定。
“不能掉以轻心,随迁人员的到来、给予廉租房等问题……无一不与成本计算挂钩。”郑梓桢提醒。
问题还有很多。中山本次入户申请显示,人们申请入户城区的愿望强烈,申请人数与指标人数比例高达8:1。周边镇区则冷清得多。著名的工业强镇小榄镇拿出了441个名额,最终名额只用掉65个,空缺率85%。而灯饰名镇古镇,空缺率更高达95%。这些镇都聚集了大量流动人员,经济实力强,高企的空缺率出乎人们意料。熟悉中山市人口状况的人士指出,这可能反映了流动人口 “要入就入城”的心理。
另一知情人士表示,当前,广东省透过社保补贴的方法引导流动人口落户县城或中心镇,这未必是无视外来人员想进入城区的愿望,反而可能透过增强县城与镇区的吸引力平衡城区的压力。
李有林对本报表示,经过调研,流动人口诉求最高的就是子女入学。中山市这次拿出了6000个学位名额,表面上看似为流动人员开了不小的口子,实际上仍然相当谨慎。据了解,中山市坦洲镇往年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数目与积分入学指标相比,不存在大的差别。中山市下一步如何对入围者分配学位,比起制定积分体系本身,难度有增无减。
郑梓桢说他对排名后的下一步很担忧,他不断提醒李有林他们要注意科学性、惠民性。
- 温家宝: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年轻农民工 2010-06-17
- 校园正在制造“种族歧视” 2010-06-10
- 苏浙粤闽沪等地调整最低工资 增幅均超10% 2010-06-08
- 广东出台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意见 60分可申请入户 2010-06-08
- 华生:富士康悲剧背后的真正原因 201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