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市场透明,地方政府想多举债都难(1)
席斯
13:42
2010-07-19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席斯 新的监管政策对地方融资平台意味着什么?在持续的调控面前,有多少坏账将会浮出水面,又有多少地方政府面临债务危机?允许地方政府发债是最好的化解风险的方式吗?这一切,没有标准答案。

针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以及未来发展,本报采访了渣打银行中国区研究主管王志浩,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以及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首席经济师梁优彩。

部分贷款会变成坏账

经济观察报:融资平台公司融资抵押物有土地、财政收入和行政事业资产以及其他国有资产,不同抵押会带来什么样不同后果?这些贷款如果有风险会如何转嫁?

王志浩:我估计部分贷款会变成坏账。我们知道,很多地方政府手中资金紧张——总的来说,地方政府要用总税收收入的50%,承担80%的支出责任。

因此看起来,地方政府能够以未来的税收收入偿还贷款可能只是愿望。即使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做一个保守的估算,假使土地收入形势像2009年那么好,全部偿还这些债务,大概需要5年时间。并且,尽管土地会升值,但是否足够偿还实际债务规模仍值得怀疑。

郭田勇: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去年有些政府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楼、招待所抵押给银行,如果政府无法还贷,银行将拍卖这些资产,但即便银行真拍卖,我觉得当地也不一定有机构敢买。

其实这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变现能力比较差,但是为什么当初银行能接受这样的抵押物?我觉得,去年各个银行就是想放贷,为此放低门槛。无论是按照监管要求还是银行本身的放贷流程,这样发放信用贷款都是不被允许的。

如果抵押担保物不足以偿还贷款或不能变现,银行只能先挂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理论上存在一个“以时间换空间”的过程。从长期看,中国的经济总量可能越做越大,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就会越来越多,如果把还款时间段拉长,还是有可能还得上的。

延长还款时间,银行有这个承受力,但银行的效益会受影响。

梁优彩:地方融资中用财政收入作抵押,意味着如果还不了款,每年要拿财政收入还款,这是不对的。像河南等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本身都不够,还需要中央支持。地方政府现在的思路还是通过土地多拿点钱,他们认为将来自己在土地收入这块肯定比现在要高,自然就有还款能力。这种想法有些一厢情愿,土地价格一旦下跌,问题就来了。

不过,总体来说,地方债务危机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国家总体还是有能力控制的。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