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1日,国新办就防汛抗洪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就洪灾最严重时期还没过去,长江上的降雨量比1998年偏少两成,水土流失导致河床升高回答了记者提问。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靓 2010年7月21日,国新办就防汛抗洪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水利部总规划师兼规划计划司司长周学文、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束庆鹏、水利部水文局副局长梁家志出席了发布会。
会上,刘宁介绍了下一步工作安排,目前中国长江、淮河、太湖仍在超警戒水位运行,尤其是长江两湖和中下游水位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三峡水库拦蓄的上游洪水待洪峰过后将逐步下泄,长江中下游高水位仍将持续,防汛抗洪任务仍十分艰巨。黄河、海河、松花江、辽河等北方河流今年前期降雨较多,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增大。
此外,预计今年将有6~8个台风登陆并影响中国,前期台风活动较弱,后期生成和登陆的台风可能集中、偏强,并有登陆北上引发严重洪涝灾害的可能。今年第3号热带风暴“灿都”已经形成,可能继续加强并登陆中国。
当前重点做好长江、淮河、太湖等大江大河防汛、山洪灾害和台风防御工作,高度警惕黄河、海河、松花江等北方河流可能发生的大洪水。
洪灾最严重时期还没过去
有记者提问洪灾最严重时期是否过去。刘宁表示,今年的防汛抗洪正处在俗称“七下八上”的防汛最关键时期,防汛抗洪形势十分严峻。历史统计,中国60%-80%的暴雨和洪水都发生在夏秋两季,特别是发生在6、7、8三个月。现在我们仍然处在今年防汛抗洪的关键期。
就福建洪水后的紫金矿污染事件,有记者对这次洪灾会否影响工厂对长江的污染程度提问。刘宁介绍说,长江沿江有数万座排污监测点,随时进行污染物的监测,工厂不大可能会因为洪水而导致污染物流入河流。
长江上的降雨量比1998年偏少两成
在发布会上,刘宁就是否会重现1998年的洪水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表示,今年长江上的降雨量比1998年偏少两成。虽然上游发生的7万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比1998年633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要大,但是没有和下游来水交汇,这是由于三峡工程的调蓄作用以及下游的来水没有像98年那样发生全流域性的大雨过程。
刘宁介绍说,现在三峡工程正在发挥防洪的作用,3900公里的长江干堤已经全线达标,1998年大水以后进行建设的29个项目全面完成,为今年的防汛抗洪起到了非常有力的支撑作用。
另外,有记者就有消息称1998年曾出现过险情的地方出现崩岸,提出了疑问。刘宁解释说, 1998年发生干堤决口的地方在九江市市区附近,此次崩岸是彭泽县江心洲上的圩堤,同属于九江市地域。束庆鹏介绍,据江西省防汛指挥部报告,一些江州都是由上游冲击下来的泥沙堆积成的,土质比较疏松,抗冲能力差,发生崩岸是长江中下游河段常见的一种险情。崩岸险情发生后,江西省正在组织抢护,险情基本上得到控制。
水土流失导致河床升高
刘宁表示,在中国颁布了《水土保持法》以来开展了大量的治理工作,近几年来,中国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对中国七个重点水土流失片区的水土流失分别进行了治理,年均可以达到有效治理面积4.8万平方公里。
他介绍,中国这几年江河的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长江原来的年输沙量在5亿吨左右,现在实际输沙量大概减少了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左右。因此,三峡的入库泥沙明显少于预期值。河道的泥沙淤积会导致河床抬升、洪水位抬高,但是它只是导致洪水泛滥的重要因素之一,最主要的因素还是降雨量大、暴雨集中。
另外,刘宁向大家通报了当前汛情灾情和防汛抗洪工作情况:入汛以来,全国先后出现多次大范围的强降雨过程,江西、浙江等地3月初出现罕见早汛,3月中旬太湖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全国23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长江上游干流发生超过1987年以来最大洪水,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洪峰流量。目前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作物受灾7002.4千公顷,受灾人口1.13亿人,因灾死亡701人,失踪347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422亿元。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福建、江西、广西、陕西、贵州、四川、湖南、重庆、湖北、安徽、广东、云南等省区,人员伤亡九成以上为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所致。
- 三峡大坝很安全 2010-07-21
- 陆佑楣:洪峰之下三峡大坝安全无虞 2010-07-20
- 三峡20日晨迎来特大洪峰 规模超1998年 2010-07-20
- 三峡大坝接受特大洪峰考验 2010-07-20
- 长江上游大洪水正式形成 三峡水库开始蓄洪 201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