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别无选择
吴娓婷 廖杰华
2011-01-18 11:07
订阅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吴娓婷 廖杰华 南方科技大学自授学位,却吸引了1000多名学生报读,在一定程度上宣布了南科大成功刺激了大众的“文凭主义”观念。

2009年,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在全球海选校长中脱颖而出、高调上任南科大创校校长。经过一年多的奋斗,朱清时在深圳市的倾力支持下向教育资源高度一统的体制宣称“去行政化”、自授学位,带领南科大于2010年年末迈出了自主招生的 “一小步”。其过程堪称中国改革的样本。

然而,朱清时更愿意将南科大“坚持四年”看作是成功。朱清时常说,南科大的改革是“背水一战、别无选择”。由于学校的管理章程有待落实、研究生和博士生招生权有待争取,可以预见,南科大今后的改革还将不断重复“背水一战”。为此,原本说5年后安享晚年的朱清时,现在只能“看看再说”。

“现在的社会淡漠了文凭背后的内涵”

经济观察报:我们还是很关心文凭和学位的问题怎么解决?虽然有学生说,出国深造的话,看重的是教授写的推荐信,但是南科大也不可能帮所有学生写推荐信。

朱清时:自授文凭是重大的改革措施,并不是不得已做的有缺陷的事。自授文凭意味着,以后将由学校的教学质量来决定社会认不认可这个学生。

事实上,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的所有大学都是自授文凭,像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根本就不授文凭,完全不走形式主义,完全靠教学质量教学过程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学历就是金字招牌。他们的状态正好跟中国的意识相反。

中国把文凭变成文凭主义,现在社会崇尚文凭这个符号,淡漠了符号背后应有的内涵。崇尚符号就忽略了能力,以至于好多学校拿了国家发的文凭就有恃无恐,没有动力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的高教一定要经过痛苦的过程。有些高校要背水一战,自授文凭,打破铁饭碗。

经济观察报:除了“背水一战”,你经常说的一个词还有“别无选择”。是谁“别无选择”?

朱清时:就是让学校别无选择。我举经济改革的例子来说明。经济改革就是把企业都逼到市场上去,别无选择,企业只有在市场里取胜才叫胜。这种胜不是靠领导的批文,不是靠领导的支持。教育一直没有被逼到市场上去,没有到社会上去 “被选择”。学校的捷径太多了,只要是公关好了,领导题词了,媒体宣传多了,知名度就高了,所以它们没有内在动力去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这些捷径都没有了,学校要得到社会认可只有拼命提高自己的质量,这就是“别无选择、背水一战”的含义。

经济观察报:现在好像只有南科大在“背水一战、别无选择”?

朱清时:这是我们愿意的。我们能够给中国教育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坚持四年。昨天我们开新春联谊会,有个老院士说:“你们做得很好,你们只要坚持四年,你们学生出来社会欢迎,你们就赢了。”赢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教育破冰了。大家看到自授学位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是受欢迎的。

我现在的把握有百分之八九十了,因为南科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已经很大。哪怕是出于好奇心,很多单位都想试一试南科大的学生。这是南科大的荣誉资产;第二个原因是,我们正在集中最好的师资力量,用最先进的课程和方法来教他们。这些学生所受教育的内涵会超过很多其他学校。他们毕业后的本事也会比其他学校的学生高。

“教育部不表态就是一个态度”

经济观察报:南科大为首批50名学生准备好了比较好的师资。这些教授是凭你的个人魅力请过来的?

朱清时:这些老师出于对南科大理想的赞同,想为南科大做贡献。这期50个人当然会受到特殊对待,我们要靠这50个人来扭转社会上非得靠文凭不可的观念。所以要让这50个人受到好的教育,每个人都成才,受社会欢迎。这样社会观念会慢慢转变,学生可以不要国家的文凭,只要本事高,照样受欢迎。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让学生学到真本事。社会应该悟出来,培养学生的内涵更重要。南科大的定位是培养科学家,但大家应该从我们的经验里领会的是,一个学校最关键的是其内涵有多好,文凭多硬是由学校有多好来决定的。

经济观察报:这些老师是怎么请过来的?

朱清时:我们最近差点请来了一批很大牌的人,他们从国内非常有名的高校跳槽过来,但最后没有成,是因为还有些条件不成熟。现在我接受的申请多得很,有上千份了。很多知识分子追求理想,追求生活的意义。当然基本的物质条件要保证,何况深圳给南科大定的待遇是中国最好的。现在请来的人基本都是志同道合者。

经济观察报:目前招聘老师的困难在哪里?

朱清时:我们主要问题在于没有研究生的招生权、博士学位的授予权。我们正在努力争取。因为我们要招的都是研究型人才,必须招研究生。

按照中国的体制,学位发展已经被法制化,南科大不可能一开始就得到博士授权。我们只能建一个普通学校,以后慢慢申请。但这样不行,南科大要一步到位。这跟教育的法制化尖锐矛盾。

我在奋斗这件事。我知道我们的体制。我在奋斗什么呢?广东省珠三角不是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区吗?深圳市是副省级城市,第一个先行先试的特区。我们就要先行先试自授学位,设置硕士点、博士点。不要教育部批,因为有法律在,不能批,要修改法律是很长的过程。现在我们不要跟法律抵触,而是在特区先行先试一些跟现行法规不一样的东西。

经济观察报:争取研究生和博士生学位的授权不需要教育部批,但是要教育部默许。你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都去了一趟教育部,他们怎么看?

朱清时:教育部没有表态。对我们现在所做的自授学位,也没有人表态。这就是一个态度。他没有说通知广东省教育厅,通知深圳教育局,你们要管着南科大,不能让它乱来,有法律法规在,你们一定要回到框架。没有这样做,对不对?

“书院制大学不会大规模招生”

经济观察报:有家长担心,你在任的时候南科大规格很高,你卸任之后南科大会被教育制度的大潮给吞没了?

朱清时:这个问题确实很多人担心,但出于两方面的原因,我不担心。第一,南方科大声誉和知名度是跟我们的改革措施连在一起的。我们已经把最困难的时间顶过了。最艰难的时候是我刚上任的第一个月,那时候提出 “去行政化”,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那时候如果通知说不能这样讲,那就做不下去了。这些改革措施使我们学校有很高的知名度。所以今后我们学校任何继任人都明白,南科大的价值就是这些改革。如果放弃这些改革,回到变成普通的高校,那就一点意思没有了。

第二,我们正在从法制法规上把南科大的运作法律化,将制定一个学校章程,一个政府管理南科大的条例和一个理事会的条例。我们讨论完定了稿就会上报市政府通过。制定章程等于把大学的机制建立好。我相信今后的任何继任人都会维护这个机制。这些法制要改回去不容易,深圳是一个改革的城市,这些是改革的成果,想走回头路也不可能。所以我对南科大未来是很有信心的。你看吧,如果3月1日南科大顺利开学,气氛就变了。

经济观察报:你希望你的学生怎么度过四年?

朱清时:我们实行书院制,这是中国第一次实行真正的书院。50个学生分成两个班,两个书院。总是有老师和学生生活在一起,每个学生每天不光是上课,生活中还有老师提供咨询与指导。这是书院制的内涵。我们会努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发挥他的能力。让他们热爱所学的专业,这样学生才可能成才。这些问题现在说还比较空,等南科大开学后你们再来考察。南科大成不成功,最关键就看我们的教学成不成功,是不是比其他学校培养的学生明显好。

我们的书院制就是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首先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事。这跟自己天赋很有关系,不是后天的。自己应该干的事应该就是你天赋支持你做的事情,如果把这两者搞错了,那一生就干不了什么事。

经济观察报:如果将来大规模招生,南科大还能使用现在设定的教学方式吗?

朱清时:我们不会大规模招生,在10年内规模都在2000人以内。我们是想给中国做个实验,并不是让中国所有的大学都这样做。中国缺这种大学,以至于大家都认为高等学校就应该是成千上万人。如果一个学校有10万学生,人很容易被忽略。我们想做这种实验,让每个人都不被忽略,都被关注,都找对他应该做的事。以后社会将重新思考,这种学校应该有多少。平衡的结果是,今后社会上有一部分学校是南科大这样的,其他学校还是传统高校。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