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计划3至4年内全面推行医联体
叶静宇
2011-05-04 13:16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叶静宇 4月29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华-崇明医疗联合体试点的启动暨签约仪式,自此,分别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的卢湾、崇明两个医联体试点均正式启动。

如果这两个试点如预期所愿,有效缓解“看病难”的问题,上海市政府希望用3至4年时间使全市医疗资源达到基本均衡,届时,医联体将在上海全面推开。

分层就医缓解“看病难”

有专家指出,“看病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无序就医,医疗资源得不到合理使用。

据统计,上海的医疗资源并不少,每千人床位数是5.19张,而全国是2.5张,美国是3.5张,英国是4.2张。但上海医疗资源空间布局不合理,三级医院集中在市中心,专科普遍缺少康复科、老年护理、精神科等。

为此,在上海新一轮医改中,区域医疗联合体被作为一项重要举措推出。所谓医联体,即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目的是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而非一味涌向三级甲等医院。该设想是为了引导市民有序就医,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据了解,这种定点就医的做法在国际上也比较普遍。

根据上海市的设想,医联体内将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预约诊疗、双向转诊等服务。此外,各医疗机构还将分工合作,三、二级医院的专科医生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可以进行联合诊疗,为患者提供涵盖治疗、康复和护理功能的连续、全程的服务链。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表示,建立医疗联合体是为了更好地方便市民就医,同时,将探索创新公立医院体制、整合医疗资源,以便更好地发挥不同医疗机构的功能,使社区卫生中心更好地服务于百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使二、三级大医院医疗重心下移,专家下社区预约看病检查等,为患者降低医疗费。

今年1月28日,首个医联体在上海卢湾区成立,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领衔,带动、整合区域内的六个一、二级医疗机构,共同为医联体内的居民服务。4月29日成立的崇明医联体,则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作为龙头,联合海岛境内24家公立医疗机构,其中包括全部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竞争机制待检验

作为新生事物,医联体目前在市民中的接受度还不高。

据上海市统计局4月29日公布的一份《上海市民医改意愿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市民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任意选择医院,近七成(69.8%)受访市民不赞成“医联体”。其中,有46.9%认为“医联体”会使自己失去选择医院的自由,22.6%担心会延误病情,还有12.2%则认为会享受不到好医院的资源。有些受访市民还认为,医疗联合体制度导致社区医院的权力过大,同时又缺乏竞争,会影响医疗水平的提高。

对此,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医疗联合体的就医模式并不强制要求市民与联合体签约,签约后也不影响市民去联合体外其他医院看病。

据悉,上海市政府在保证市民自愿签约医联体的前提下,也会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市民签约,市民今后可以选择1-2个联合体定点签约,政府将根据联合体定点签约量拨款,引入竞争机制,促使联合体内的医院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另外,在上海市统计局的报告中,近一半(47.1%)受访市民支持社区医院首诊制。有关专家认为,为了提高市民对“医联体”的接受程度,在社区医院首诊制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再推出“医联体”比较稳妥,让市民对社区医院建立起足够的信任之后,再逐步过渡到在指定医院看病。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