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劫货轮仍能接收传真 船公司否认为省钱拒绝护航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盛超 中国“德新海”货轮被海盗劫持进入第四天,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货轮至今仍可接受传真,但至今未回发信息,同时否认为了省钱没有申请护航的说法。
10月21日下午,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苗圣英,“有限度”地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从媒体报道中我们了解到,‘德新海’被劫持后虽然再也没有发回任何信息,但至今能够接收传真,请问苗部长,从技术角度来讲,对于解救工作意味着什么?”记者问。
“传真能够发过去,说明通讯一直是畅通的,对于营救‘德新海’货轮而言,我不好过多评论此事,但保持畅通总是个好事,至于船上为何不往回发信息,这就有多种猜测。”苗圣英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船员的人身受到了限制,还有其他多种可能,比如船长为了与海盗进行交涉,有他自己的考虑等,也有可能,“德新海”轮的通信设备被海盗控制,“当然,所有这些都是猜测。”
同时,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苗圣英驳斥了媒体有关“德新海”货轮为了省钱,而有意放弃护航、独立航行的报道。
“德新海”被劫事件发生后,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称,“德新海”货轮此行被劫是“自恃熟门熟路,认为独自航行应该没有问题”,没有申请护航才惹了祸。就此,苗圣英部长说:“关于这个问题,今天来的许多媒体都在询问,其实,这个问题根本就不需要解释,因为无论是报纸上,还是网络上,都有清晰的示意图,‘德新海’货轮的航线,根本就不在护航线路上。”
“我不知道那些媒体是怎样得出‘为了省钱’的结论,也不知道这些信息的来源。”苗圣英说。
据介绍,2008年12月17日,“振华4号”货轮遭遇海盗袭击后,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就加强了反海盗反劫持演练,船员具备了一定的反劫持素质,并且,53岁的船长单连寿有着30多年的航海经验,但正像“振华4号”船长彭维源所说的那样,“振华4号”的成功脱困并不具有普遍性,而是有侥幸成分,与训练有素、战斗力越来越强、配备现代化武器的海盗相比,要求船员打退他们是不现实的。
来自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信息显示,截至21日18时,中国被劫的“德新海”轮仍处失去通信联系的状态。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副主任卓立介绍,中国将按照“积极、谨慎、安全、有效”的原则,继续协调各相关方面,将船员生命安全作为营救工作的根本目的。
卓立介绍,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是商船航线密集区,海盗活动猖獗,也是各国海军护航的重点区域。自我国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起,没有一条中国籍商船在我护航区域内被劫持。
他分析说,随着各国海军对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力量的加强,近期,海盗活动范围已发生改变。加之进入10月份,印度洋西南季风季节结束,赤道附近又处于无风带,海面风浪小,也造成海盗活动范围从沿岸向远海转移。此次“德新海”轮出事地点远离我海军A汇合点1080海里,并位于国际海事组织建议的安全区域之内。
据一些专家分析,被劫持商船的营救过程将会比较漫长。例如,2008年9月份,一艘乌克兰籍船被劫持,经过多轮谈判,于2009年2月份支付赎金后被释放。2008年11月份,沙特超级油轮“天狼星”号在印度洋海域被劫持,也经过2个月交涉,支付赎金后方被释放。

- · 中国被劫货轮德新海现身 最快6周获释 | 2009-11-12
- · 中国籍被劫货轮已抵达索马里港口 | 200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