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海地地震救援者的日记(一)(1)

订阅
15:15
2010-01-19
海伦霍金

海伦霍金,今年36岁,来自英国德比,国际扶贫与发展组织乐施会(Oxfam)工作人员,2009年7月底开始驻海地从事飓风灾后重建工作。日记中,Helen描述了亲历这次海地地震的感受、第一反应及之后随之开展的救援工作。 

伦·霍金,海地2010  

1月12日 

这是办公室里平常一天,电话会议,撰写报告,与不时骚扰我们的蚊子战斗……我的时钟显示再有十分钟就到下班时间了。突然,没有任何征兆,脚下出现轻微的晃动——然后迅速变成剧烈的摇晃。大地以远超过我曾经历过的幅度震颤,我跑向门口,却已经无法冲出去。我躲到桌子底下,双手向上撑住桌面保护自己的头部,希望这张桌子能顶住两层楼倒塌的压力。如果被埋在成吨的废墟下面,我能否获救?这就是我生命的终点吗? 

剧烈的震动停止了,像地震到发生时一样迅速,一切又归于平静。带着满头满脸的灰尘,我挣扎着从办公室的碎石堆中爬出来,跑到外面安全的街道上。人们冲到街上,满脸惊恐,有的在哭泣,有的带着伤,有的只是沉默。现场清点人数,发现一位同事失踪,被埋在瓦砾下,其他人都在。同事们将他扒出来,放在一片门板上扛着,将他送往最近的医院,但当时他已失去知觉,不久便在医院里去世了。许多医院本身也已经倒塌。家、学校、办公室,这些伴随我们度过生命的地方却成了最大的危险。 

汽车被遗弃街头,道路被倒塌的墙壁、建筑、电线杆以及损毁的车辆占据,无法通行。回家的路格外漫长,我们从祈祷、哭泣甚至歇斯底里的人群中走过,一言不发。这真是一场噩梦。我们被迫围着一个已经爆炸过但仍不断发出恼人噪音的加油站绕了个大圈,走了一大段弯路。一群人在一座倒塌的建筑外号啕大哭,墙上破碎的标志显示这里曾经是一座大学。 

通讯在紧急情况下总是十分困难。电话网络不是损坏就是不堪重负,所以无法知道我们的朋友是否安然无恙。我也没有办法让家人知道我还活着,只能希望他们在明天才会听到地震的消息。我们不知道哪里是受灾最严重,也不知道这个国家其他的地方在做什么。

 1  |  2  |  3  |  4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