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美转圜(1)
张斐斐 薛雨西 罗坪
07:31
2010-04-21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张斐斐 实习记者 薛雨西 罗坪 4月13日,全球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正式闭幕。两天的日程,重点讨论核军控议题,但世界舆论将更多的目光聚集在中美一个半小时的场外会见之上。4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像两位老朋友一样微笑着相互握手,共商国是。

这是去年底今年初中美关系进入低谷以来的首次“胡奥会”。在美国财政部推迟发表报告 “中国是汇率操纵国”与美国军方推迟发布中国国防实力报告的背景之下,胡锦涛主席开始了2010年第一次非正式的访美行程。

转圜

作为美国的核心利益,伊朗核问题一直是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最优先的议题之一。坚信伊朗正在研发核武器的美国希望在制裁伊朗的问题上取得中国的支持。

这就不难理解美国媒体为何用尽心思挖掘会议之上传递出来的积极信息。美联社4月12日曾报道,伴随着美中关系“突然转暖”,两国领导人在伊朗问题上寻求一致。《洛杉机时报》更是以“中国同意寻求制裁伊朗”为标题,并援引美国会亚洲事务主任贝德的话说,“他们准备同我们进行合作。”

事实上,胡锦涛主席的原话是,中美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中方一贯致力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和中东地区和平稳定。“一方面伊朗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另外一方面伊朗不能发展核武器。中国希望是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达巍说,“最后的悬念还要留到安理会的表决。”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强调制裁,而中国强调对话,这充分显示出双方在核问题立场解读的不同,这样的语言差距今后随时可能缩小与扩大。

“而对于中美关系,现在用‘变暖’而为时尚早,我认为用‘转圜’一词来形容更加合适。”达巍说。

转圜,其替代词可以是挽回或是斡旋。这一近年来被频繁使用在中国外交场合的术语,曾经用来描述2009年中法关系的起伏,而现在很适合地被用在了中美关系之上。这也意味着中美关系有所挽回。

“人民币汇率、贸易问题是具有延续性的,中美在这些问题上的分歧将继续给未来的中美关系带来变数,但胡锦涛主席出席核峰会以及美国推迟发布报告和盖特纳突访中国等举动均表现出两国改善双边关系的诚意。”达巍表示。

“炒作”汇率?

早在今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表示将会在未来的五年当中出口翻番时,一些敏感的经济学家开始推测人民币汇率将取代贸易摩擦与商业环境问题成为中美经济领域的首要问题。

数字最引人注目。一是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得出的 “人民币对美元汇价低估了41%”的大胆结论;而在众院的一场汇率政策听证会上,参议员斯ArlenSpecter引用工会支持的经济政策研究所的数据——“2001年至2007年,美中贸易不平衡已使美国人失去230万份工作。”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